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日前,四川省發改委正式印發《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建設方案》(簡稱《方案》)。作為一個全新的區域經濟板塊,如何建設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這一話題引發來自民航系統的人大們代表關注。
2月22日,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市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祖義從航空樞紐的角度出發,談到如何做優做強天府國際機場航空門戶樞紐功能。
與此同時,來自企業界的人大代表也關注這項工作進展,積極建言獻策。市人大代表、海目星鐳射智慧裝備(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國棟建議,要精準定位天府臨空經濟區的發展模式,建議重點佈局高階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總部經濟、商務會展等高階產業。
如何做強航空樞紐功能?
提升航線質量,補齊貨運短板
《方案》顯示,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將構建“一核四區”空間發展格局,“一核”即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聚焦建設國際門戶樞紐,提出加快構築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支援天府國際機場運力投放、打造中樞輪輻式國際樞紐機場。
政府工作報告對城市航空樞紐建設作出的工作部署,受到市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祖義的關注。“透過聚焦門戶樞紐功能打造,拓展國際客貨運大通道,做強高能級開放大平臺,做優‘兩場一體’協同發展,將進一步升級我省對外開放新引擎。”石祖義表示,藍圖的實現,首先需要主基地航空公司充分發揮特殊優勢,儘快補齊成都“兩場一體化”樞紐功能的短板弱項,有力配合相關重大戰略落地。
石祖義提到,天府國際機場自2021年6月通航以來,與雙流國際機場協同完成了四個航季的轉場擴容,已逐漸成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核心機場,但目前天府機場與國際成熟的航空樞紐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如何破解發展瓶頸?石祖義建議,應提升天府國際航空樞紐航線網路質量,構建以天府國際航空樞紐為主幹的輪輻式樞紐航線網路,強化川內支線機場與西南地區非樞紐機場對天府機場航線網路的支撐作用,引導客流、物流經天府中轉至國內外重要樞紐。
上述舉措只是“第一步”,石祖義表示,航空樞紐資源聚合能力也應該提升,推動天府機場與主基地航司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航線網路規劃、執行保障、候機樓功能設計等方面形成戰略協同。航空樞紐地面保障效率也至關重要,他建議打造“多式聯運”的便捷出行方式,此外,還應該補齊航空貨運短板,促進“客貨齊飛”。
哪些專案適合落地?
瞄準高階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根據規劃,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將積極培育現代臨空產業體系。
“要精準定位天府臨空經濟區的發展模式。”在市人大代表、海目星鐳射智慧裝備(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國棟看來,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模式,就決定了規劃佈局什麼樣的功能平臺。
“航空客流和航空貨流的高階性決定了臨空產業具有高技術、高人才、高資金、高風險的區位偏好,而區域的宏觀經濟水平決定了人才、資金的集聚程度。”林國棟說。
▲成都市人大代表林國棟
推動臨空產業佈局,切入口在哪裡?林國棟分析,“要在招商引智中,鎖定主導產業及其細分領域。”
與航空關聯緊密的產業,大致包括兩類,第一類是依賴航空運輸,這是具有臨空區位偏好的高時效性、高附加值的產業。比如,高科技製造業、輕型產品製造業、現代農業等。第二類是知識、資訊、技術和資金密集的現代服務業,比如,人員交往頻繁的總部經濟、會展業等現代服務業。”
他建議,可考慮重點發展航空物流、航空維修製造、臨空消費,以及對航空運輸依賴較高的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總部經濟、商務會展等高階產業。
關於專案佈局,石祖義建議發揮“鏈主”企業的吸引力,他說,應該引導、鼓勵主基地航司發揮其在航空運輸產業鏈中的鏈主作用,投資、帶動物流倉儲、航空維修、航空製造、飛機改裝拆解、航空租賃、航空配餐、航空培訓等航空運輸上下游產業在成都東部新區設立經營主體,進行產業佈局,並給予土地、稅收、能耗、人才等配套政策。
由於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處於建設初期,還需要政策“扶上一程”。對此,林國棟建議市級層面進一步加大對天府臨空經濟區建設的扶持力度,幫助該區域彙集更多高階生產要素資源。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宋嘉問 攝影記者 王效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