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位於與伊朗及阿富汗三國交界地區,面積34萬平方公里,人口12334408人,是巴基斯坦面積最大的省。當地人口以俾路支人為主,此外還有帕坦人(在阿富汗稱普什圖人)和信德人,還有少數布拉灰人和哈支拉人(蒙古人後裔),語言為烏爾都語及俾路支語,主要信奉遜尼派伊斯蘭教,以放牧和以放牧和農業為主,當地的天然氣蘊藏量十分豐富。目前在巴基斯坦的俾路之省活躍著一個叫“俾路支解放軍”的武裝組織,頻頻在巴基斯坦策劃實施一些恐怖襲擊活動。那“俾路支解放軍”形成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位置
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分治,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區的卡拉特土邦拒絕加入巴基斯坦,謀求建立獨立的“俾路支斯坦國。”這一舉動遭到了來自巴基斯坦政府的武力鎮壓。從這時候起,俾路支人為建立獨立國家的目標就從來沒有放棄過,為此當地人不斷進行武裝暴亂對抗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這些歷史原因給了俾路支解放軍產生的土壤。
另外俾路支解放軍的形成發展與冷戰時期美蘇對抗也有關係。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和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相繼爆發,使得美國開始意識到:扶持以沙特為首的瓦哈比教派在穆斯林世界的做大做強,一方面,可以削弱以伊朗核心的什葉派勢力在穆斯林世界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瓦哈比教派所倡導聖戰思想,在巴基斯坦境內設立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20世紀70年代,國際原油價格暴漲,使沙特獲得了鉅額的經濟來源。在此大背景下,依託美國政府的支援,沙特政府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一道資助了大批瓦哈比教派的極端激進分子,前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開展傳教及聖戰運動。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開始接觸瓦哈比思想,受其影響,屬於遜尼派穆斯林且具有民族分離主義傾向的部分俾路支人,在深受瓦哈比聖戰思想“洗禮”後,開始變得越來越有攻擊性。加之俾路支民族成分複雜,這給以“俾路支解放軍”為代表的極端“聖戰”分子,藉以“純潔伊斯蘭世界”為名,發動“聖戰”恐怖襲擊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
另外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在冷戰時期蘇聯為爭霸世界所制訂的南下印度洋政策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從蘇聯領土經阿富汗再經俾路支地區到印度洋,是陸上通道的捷徑。同時俾路支問題也給了蘇聯染指伊朗和巴基斯坦內部事務提供了方便條件。早在20世紀五十年代,蘇聯就慫恿阿富汗支援巴基斯坦國內的分裂分子建立一個俾路支斯坦國。在蘇聯的鼓動下,阿富汗政府為俾路支分裂分子提供武器裝備、庇護所和人員訓練。
除了讓阿富汗對俾路支分裂分子提供幫助, 蘇聯自己還親自出馬。讓數千名俾路支人去蘇聯受訓,數百名俾路支領導人在蘇聯學習“掌握進行獨立戰爭的技術”。許多俾路支學生在蘇聯南部的加盟共和國的學校中,接受政治灌輸和軍事訓練。蘇聯還曾派遣古巴游擊教練,去訓練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界上的俾路支人和普什圖人(巴基斯坦境內的普什圖人也有獨立傾向)。蘇聯支援俾路支斯坦獨立運動,真正目的是肢解巴基斯坦和伊朗,立求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建立支點,以取得和美國在該地區競爭的戰略優勢。為此蘇聯扶持了眾多俾路支地區的分裂武裝為其所用,俾路支解放軍也是其重點支援物件。
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蘇勢力以及巴基斯坦、沙特等國支援阿富汗游擊隊反抗蘇軍的佔領行動,蘇軍頻頻遭到阿游擊隊的襲擊,傷亡慘重。蘇聯為了瓦解反蘇勢力經巴基斯坦支援阿富汗游擊隊的運輸線,就決定在巴基斯坦境內設立一些對阿富汗後勤保障基地進行破壞的組織,俾路支解放軍就是這其中的一個組織。當時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以“俾路支學生組織”為核心力量,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俾路支解放軍”。
這些就是俾路支解放軍形成的深層次原因。直到今天俾路支解放軍仍然活躍在巴基斯坦境內,經常製造恐怖襲擊活動。雖然巴基斯坦政府軍對其也進行了多次打擊,但始終無法根除。時至今日“超級大國”蘇聯雖然解體了,但仍然有別的域外大國出於自己的戰略目的對其支援,這也是俾路支解放軍至今無法剿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