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強軍】
深山“水兵”的深藍壯歌
——記海軍參謀部某保障大隊南北山分隊
光明日報記者 陳勁松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 輝 葛凱悅
湘西山區,群山環繞,交通不便。海軍參謀部某保障大隊南北山分隊,便紮根於此處兩座南北相對的大山之間,被譽為深山“水兵”。50年來,一代代“南北山人”,繼承弘揚“南北山精神”,用堅守和實幹在大山深處傳唱著一曲向海圖強的深藍壯歌。
南北山的戰士個個心向黨
“楊力,現任命你為南山班的第13任班長。”“感謝組織信任,我願意將青春奉獻大山之巔,續寫前輩榮光。”鐵血男兒的錚錚誓言響徹山間。
初夏時節,一場重溫紅色記憶的教育活動在南北山分隊所在部隊如火如荼地開展。“越是駐地環境惡劣,越是常年面對高強度工作挑戰,越要把思想引領抓緊抓實抓到官兵心坎裡。”該部隊政治工作處主任李俊說。每年,這個部隊都要組織開展多項教育活動,用紅色基因、紅色故事凝心聚魂。
歷史回溯到1969年,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超級大國在通訊技術上的封鎖,黨中央下發了海軍通訊臺站的建設計劃。一紙令下,100多名有志青年來到湘西偏遠山區,他們開山鑿洞、建房鋪路、搭線架塔……經過艱苦奮鬥,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整個工程共犧牲44人,受傷200餘人,但官兵無一人退縮。
一代又一代的官兵置身於南北山上,用行動傳承“南北山精神”,湧現出海軍先進科技幹部標兵丁德立、全國三八紅旗手楊慶雲、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劉紀義、全軍優秀士官邱宏偉、“捨己救人愛民模範”梅雄等先進人物。
南北山的密林處處是戰場
南北山分隊所在部隊榮譽室位於南北山高處,只有透過艱難的攀登才能抵達,裡面的獎章證書顯得格外耀眼。“這是官兵拿青春‘蹚出來’的誓言書,拿生命‘拼出來’的戰鬥力。”講解員徐宗強向記者講起榮譽背後的故事。
2008年1月,湘西地區發生特大冰雪災害。通訊天線聯通遠海大洋,幾千米的天線裝置和30多公里輸電線路,無論哪裡出了故障,後果都不堪設想。巡線官兵頂著風雪出發,一深一淺摸索前進。
“某點天線積冰過厚,從支撐塔上跳槽。”官兵們顧不上跌落懸崖和觸電的危險,頂著風雪徒手爬上數十米高的鐵塔,用雙手合力將天線扳回線槽,避免了一次特大通訊事故。
春有雷暴、夏有洪水、秋有山火、冬有冰凍,部隊官兵充分利用南北山特點,開展“高壓低壓主接線搶通訓練”“接地井電弧應急處理訓練”。“故障”“危情”頻出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讓官兵在複雜環境下接受近乎實戰的考驗。
南北山的水土寸寸是故鄉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寫給友人的詞,道出了一個道理:要想在深山老林謀事創業,前提是紮根,關鍵是心安。
“我是當海軍打仗的,不是來當‘山頂洞人’的。”這是戰士王紅軍進入部隊的第一句話。沒有大海,只有無盡的群山,王紅軍感到失落和失望。
“當你讀懂了南北山,你就真正地讀懂了自己。”初到部隊,王紅軍對班長的話似懂非懂。但當他一年重複走一條山路累計1300多千米,重複爬一座杆塔累計2000多米時,他讀懂了這座大山。
23年時光,8000多個日夜,王紅軍像一棵樹深深紮根在南北山,守住了寂寞和清貧,他潛心手繪裝備6000多張圖稿,記錄研究10萬餘字筆記,連續多年奪得專業比武第一。
“左是山、右是山,身在深山,何時出山?戀著山、愛著山,幹在深山,誓不出山。”南北山分隊這群深山“水兵”,就是這樣以山為家,胸懷大洋,服務保障著航行在遠海大洋的戰艦。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9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