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日)是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週年的日子。水利部發布,7年來,工程累計向北方調水494億立方米,相當於黃河一年的水量,從根本上緩解了受水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局面。
工程累計向北方調水494億立方米
7年來,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向北方輸水,已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山東7省市沿線40多座大中城市和280多個縣市區,受益人口達1.4億。
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綜合處調研員高立軍:據監測,1956年至2016年,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是49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通水7週年以來,累計調水是494億立方米,相當於為北方調來了黃河一年的水量。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之前,北京、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92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7,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極度缺水標準”。通水7年來,“南水”已經由原來的補充水源,躍升為許多大中型城市的主要水源。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辦公室主任井書光:在北京,南水北調水占城區日供水量的七成以上;在天津,城區南水北調水的日供水量接近100%;鄭州市中心城區90%以上的居民飲用“南水”;河北省受水地區有500多萬人,徹底告別了世世代代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歷史。
7年來,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幹線供水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東線一期工程輸水乾線水質持續穩定在Ⅲ類以上,沿線群眾飲用水質量顯著改善。
工程沿線受水地區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7年來,沿線受水地區的河湖也得到了源源不斷的水資源補充。一大批河湖從多年乾涸斷流或缺水狀態,逐步開始復甦並持續向好。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建管局副局長田勇: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北方50多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70多億立方米,推動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現生機,河湖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通水之前,由於過度使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華北地區一度出現“有河皆幹、有水皆汙、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嚴重的水生態環境問題,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超採的面積達到了18萬平方公里,直接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製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透過引“南水”替換地下水,壓減地下水開採量,華北部分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得到有效恢復。
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綜合處調研員高立軍:北京市平原地區地下水位連續6年回升,淺層地下水水位回升了2.37米;今年密雲水庫蓄水量達到了33.59億立方米;今年8至9月份,永定河實現了1996年以來,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線通水。
最新監測成果顯示,截至2020年底,南水北調受水區省市城區累計壓采地下水約30.17億立方米,累計封填自備井超3.8萬眼,受水區淺層地下水水位從2020年開始止跌回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流程編輯:tf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