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被寫入“十四五”規劃中。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釋出了《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也提出要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促進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那麼,我國目前企業年金的發展狀況如何?又是怎樣實現企業年金的保值增值?國家有哪些鼓勵政策?
辦理企業年金 增加養老儲備
位於北京大興的這家高新技術小型企業,今年9月,剛剛開始辦理企業年金,並且一次性補繳了三年。
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高峰:這是國家支援的一個東西,我們當然就搞了。前提是我們今年這個效益還可以,利潤還可觀。
第一次辦理企業年金,並未實現全員參與,而企業也沒有選擇最高比例8%進行繳費,而是選擇了5%,員工部分按4%繳費。按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一萬元來計算,個人每月要交400塊錢。李高峰告訴記者,要細水長流,如果明年效益好了,還可以增加企業繳費比例。
在山東威海,在一家航運公司工作了30多年的莊嚴,還有幾年就可以退休了。除了基本養老保險外,企業年金的多年存繳,讓莊嚴對未來的退休生活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山東威海威東航運有限公司物流事業本部理事 莊嚴:退休金更多用於退休以後的吃穿住用這些東西,我自己愛好的運動、旅行、攝影,那麼企業年金可能更多的是給我一種提高生活質量的保障。
據瞭解,莊嚴所在的公司從2008年開始就實施了企業年金繳費制度,目前已經按照8%也就是規定的最高上限進行單位繳費。
山東威海威東航運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 叢培燕:累計到現在我們已經交了3000多萬的企業年金,這部分對企業來說是稅前列支。
莊嚴的企業年金已經交了12年了,而且透過個人賬戶他也可以看到自己賬戶的累計收益情況。
山東威海威東航運有限公司物流事業本部理事 莊嚴:(每年)年底的時候我看一看大概增長了多少,一般來講,好像都超過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增長。
企業年金如何實現保值增值?
企業年金如何實現保值增值?這就不得不提到我們國家對於企業年金基金所做的制度安排。
由人社部門遴選出二十多家機構投資者,作為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管理人,由專業的投資機構對這筆錢進行打理,而且為了鼓勵年金投資取得更好收益,從今年起國家還進一步擴大了年金基金的投資範圍。
從2006年開始至今,我國的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已有15個年頭了。根據《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21)》,截至2020年末,全國企業年金基金累計存量規模達到2.25萬億元,實際運作規模2.21萬億元,較上年增加4460億元,同比增長25%,增速創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
2020年企業年金市場平均收益率達10.30%,為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受託管理部總經理 李翔婷:從2007年到現在200%的累計收益率,其實算到年化收益率,每年都7%左右,甚至比7%還高,那麼這個收益率甚至是超過一些短期的理財產品。所謂用金融的方式解決養老問題,就是說要透過把這個資金在長期的積累過程當中享受複利的這樣一個優惠的制度,然後大家積累足夠的錢來讓自己過上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今年1月1日起,人社部對年金基金投資範圍又進行了一次大調整。在投資範圍上,新增了香港市場,進一步豐富了年金基金的收益來源。在投資比例上,將權益類資產投資上限由原來的30%提高到了40%。
新華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 姜京:由30%提高到40%,增加了10個百分點,這樣從整個目前企職業年金二支柱總的範圍來講有3.6萬億元,10%意味著有將近3600億可以進入資本市場。機構投資可以更好地去穩定資本市場。
當然,作為老百姓的養老錢,安全也是最重要的。新政還對年金投資行為進行了進一步規範,更有利於年金基金的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張林廣:它是一個穩定的長期的資金,而且這塊兒資金它的風險的承受能力是極低的,它是養老的錢,所以在投資收益上安全、穩健、(有)收益這三個原則必須遵循。
企業年金覆蓋率低 擴面空間仍然很大
從歷史投資業績來看,作為長期積累的企業年金,無疑可以為企業年金繳納人積累一定規模的養老儲備。
目前,作為養老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已經覆蓋了10億人,那麼作為第二支柱重要組成部分的企業年金,覆蓋率又是怎樣的呢?
作為國家的一項制度安排,企業年金的發展,國家透過實施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優惠方式進行激勵。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受託管理部總經理 李翔婷:企業給員工的繳費是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稅前列支,對企業來說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個人這一塊兒,也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的稅前列支。
根據投資複利原則,積累越多,積累時間越長,將來可能領取的金額就越高。但是,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企業年金遠不如公積金來得實在,畢竟企業年金需要等到退休之後才能領取。
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高峰:對於員工來說,他是有個認識過程,特別是年輕員工,你想三十年後的事兒,他們有時候覺得好像很遙遠,不願意花這個錢。
在李高峰公司工作了五年多的陳麒,今年還不到三十歲,在公司徵求大家意見時,主動放棄了這次辦理企業年金的機會。
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陳麒:現在說還不到30歲,就感覺60歲之後的事,太久了,沒法確定。
根據《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21)》,截至2020年末,全國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數10.52萬個,較2019年末增加9200個,同比增長9.6%,參與職工總數2718萬人,同比增長6.67%。雖然年金規模增長很快,但是參加企業並不多,覆蓋人群也很有限。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 商敬國:覆蓋的人群也就2700多萬,加入企業年金的總員工佔比不到7%,加入(企業年金)制度的企業數量的佔比不到1%。
也有專家更是直接指出,上市公司作為企業群體中的佼佼者,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響應國家號召。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董克用:我們比較好的公司,中國比較好的公司,應該響應國家的政策建立這樣的企業年金。
發展企業年金 提高養老金替代率
目前,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經為大多數國民的養老生活提供了一個基本的保障。而眼下,除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我們還需要透過發展包括企業年金在內的第二支柱養老金甚至第三支柱養老金共同來提高替代率。
這裡所說的養老金替代率,指的是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受託管理部總經理 李翔婷:企業年金的替代率,從我們這麼多企業的歷史經驗看,大概是在20%左右,有差異,但基本上能到百分之十幾到三十這樣的一個替代率的水平。
作為養老保險的補充,企業年金既是企業吸引人才的激勵措施,同時也是對職工的一項長期福利,可增加職工對企業的凝聚力。
山東威海某航運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 叢培燕:我們應該說是在威海首批交企業年金的單位,對職工的保障很大,這麼多年,沒有自願離職的職工。
國家稅務總局威海市環翠區稅務局副局長 王松濤: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要給企業增加了一些費用負擔,但是它對於整個企業的發展,長遠發展,包括企業職工隊伍的穩定性,它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不僅如此,專家表示,作為企業給員工提供的一項福利,有助於最佳化薪酬結構,從制度上幫助大家安排養老財富儲備計劃。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 商敬國:我們知道個人去計劃的話,其實很難的,相當於透過一種制度的設計,國家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使得它的一部分的收入能夠固定下來,作未來的養老金。
多管齊下 推動企業年金擴大覆蓋面
可以說,我國的老齡化程度在不斷加深,加快發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養老金已經非常迫切。
專家就建議,要改變現狀,需要從加入機制、稅收激勵等方面推動企業年金髮展。
專家建議,要改變目前企業年金覆蓋率不高的現狀,要找準原因,精準施策。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 商敬國:我覺得自動加入機制,可以使這個參保率大大提升,使得很多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加入進來。
在稅收激勵方面,相關專家表示,隨著以個稅為代表的直接稅比重逐漸加大,透過稅收槓桿鼓勵個人進行養老儲備也是一個有效途徑。
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張連起:我相信未來用稅收的激勵作用、槓桿作用來調節,推進包括青年人在內的社會公民(加入)養老保險的池子,增加這個池子的水量是必然的。
而對於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各種帶有年金字樣的短期保險或理財產品,專家表示,有些其實根本不具備真正的養老功能。
銀保監會近日也表示,要提供收益形式更加多樣的養老年金保險產品,豐富養老資金長期管理方式。
理財也在做試點,保險也在做新產品試點,我想會越來越規範,老百姓越來越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好的養老保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