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號”能源站。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華龍一號”示範工程第二臺機組帶核除錯。 新華社發
12月24日,四川眉山國際鐵路港正式開行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 蹇瑋傑攝(人民視覺)
6月25日,全長435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的拉林鐵路建成通車,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建成。圖為試執行的“復興號”列車行駛在西藏山南市境內。 新華社記者 覺 果攝
歲末將至,回首這一年,神州大地上,高大的拱壩橫跨在金沙江兩岸,電氣化鐵路在雪域高原上延伸;抬頭望月,運載火箭完成了第400次發射,中國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印跡;低頭看海,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日產天然氣1000萬立方米……
一項項“上天入海”的重大工程,既是令全球矚目的“國家大事”,也是行業領域的“關鍵突破”,見證了這一年來建設者的汗水和智慧,振奮了中國人的信心和底氣。
在新一年即將開始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年來重大工程帶來的驚喜,感受國之重器的累累碩果。
【時間】:12月3日
【重大工程】:中老鐵路
中老鐵路通車
12月15日,一列由昆明出發載有全棉梭織斜紋染色布、滌綸布、人造革、拉鍊等11個集裝箱的國際貨物列車,緩緩駛離雲南磨憨鐵路口岸駛向寮國,標誌著經昆明海關所監管驗放的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運載貨物總值突破1億元人民幣。
中老鐵路全長1035公里,是一條連線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與寮國永珍市的電氣化鐵路,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共同運營並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跨國鐵路,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工程,於12月3日開通運營。
中老鐵路打通了東南亞腹地,使中國與寮國、泰國、柬埔寨等國擁有了便捷陸運新通道。截至12月22日,累計開行貨物列車203列,傳送貨物5.5萬噸,呈穩步增長態勢。其中,國內段累計開行貨物列車161列,傳送貨物總量達2.8萬噸;國外段累計開行貨物列車42列,傳送貨物總量達2.2萬噸,特別是自12月3日昆明站首發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後,山東、浙江、重慶、長三角等地相繼發出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目前共開行國際貨物列車47列,累計傳送貨物總量達2.5萬噸。
中老鐵路,還是牽動寮國民心的重大工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國家主席通倫·西蘇里說:“中老昆萬鐵路是寮國‘陸鎖國’變‘陸聯國’戰略深入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紐帶,是寮國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極大促進寮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中老鐵路的施工絕非易事。該工程需要“穿三山跨四水”,即穿越磨盤山、哀牢山、無量山,橫跨元江-紅河、阿墨江、把邊江、瀾滄江-湄公河,地形條件極為複雜。建設者們攻克了一個個難題,保證了工程順利推進,使中老鐵路成為“中國建造”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時間】:9月7日
【重大工程】:“深海一號”大氣田
“深海一號”全面投產
在距三亞150公里的海面上,東西橫向跨度50公里的“深海一號”大氣田正在通氣。
“深海一號”大氣田是中國自主開發的首個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也是中國自主發現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深水氣田。2014年,中國海油在瓊東南盆地成功鑽獲“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
今年1月24日,“深海一號”日產天然氣1000萬立方米,提前達到設計產量峰值,具備了每年產氣30億立方米的能力,標誌著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全面掌握超深水氣田的生產運維完整技術體系,同時也將成為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供的重要保障和南海萬億方大氣區的“橋頭堡”。
在開發過程中,專案組創新設計了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實現了3項世界首創技術以及13項國內首創技術,帶領中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全面進入1500米超深水時代。“深海一號”大氣田生產採用的大量先進技術和裝置在國內屬首次應用,在缺少直接可借鑑經驗的情況下,中國海油現場作業團隊持續探索,深入攻關,解決了一系列深度除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終總結出一套適用於深水氣田的生產處理裝置除錯方案,為氣田產能持續攀升奠定了基礎。
6月25日上午10時,“深海一號”西區投產通氣。9月7日,隨著東區最後一口生產井成功開井,中國首個自營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實現全面投產。
“‘深海一號’氣田的成功達產,驗證了我們自主創新設計的總體開發方案的可靠性,標誌著我國在深水油氣勘探開發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海油“深海一號”氣田開發專案總經理尤學剛表示。
【時間】:6月28日
【重大工程】:白鶴灘水電站
白鶴灘水電站發電
白鶴灘水電站位於四川省寧南縣和雲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干流河段上,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左右岸分別佈置8臺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最優效率達到96.7%,發電機額定效率超過99%,是世界效率指標最高的水輪發電機組。
6月28日,白鶴灘水電站首批2臺機組投產發電。目前已投產的6臺機組關鍵執行指標正常平穩,預計2022年7月前將實現全部機組投產發電目標。
在建規模全球第一、單機容量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白鶴灘水電站肩負多個“世界第一”。在建設中更是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地下洞室總長217公里,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攔河拱壩高289米,相當於100層樓高,為世界第三;最大洩洪量達到每秒42348立方米,6分鐘即可灌滿整個西湖,樞紐洩洪功率世界第三。
作為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白鶴灘水電站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研製,實現了中國高階裝備製造的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大型水電工程建設實現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跨越。
近日,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臺機組——9號水輪發電機組轉輪順利完成吊裝。至此,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輪全部吊裝完成。2022年7月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後,白鶴灘水電站將成為僅次於三峽水電站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
【時間】:6月25日
【重大工程】:拉林鐵路
“復興號”開進拉薩
雪域高原上,一條電氣化鐵路不斷延伸……6月25日,中國首條高原電氣化鐵路拉薩至林芝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復興號”高原內電雙源動車組同步投入運營。
在雪域高原上修鐵路,施工難度不言而喻。拉林鐵路90%以上的線路都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全線共有47座隧道、121座橋樑。
拉林鐵路林芝接觸網作業隊隊長張新鋒說:“這是中國鐵路史上第一次將一條完整的電氣化鐵路建設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在這裡工作不但沒有可借鑑的施工經驗,還要面對高寒缺氧、地質複雜、自然條件惡劣等一系列挑戰。”
早上頂著月亮出去,晚上頂著月亮回來,就這樣過了6年,終於把電氣化鐵路首次修進了青藏高原。不僅讓不少沿線藏族百姓首次體驗到了舒適快捷的電氣化列車,拉林鐵路電氣化建設還帶動了電網發展,為沿線百姓提供了生產生活用電保障。
作為在建川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拉林鐵路的建成通車結束了藏東南地區不通鐵路的歷史,彌補了既有交通方式易受高原氣候影響的短板,提升了交通運輸的穩定性和通達性,實現了西藏各族群眾“坐上動車去拉薩”的夢想,也標誌著“復興號”列車實現了31個省區市全覆蓋。
桃花餅、藏香豬肉等土特產被帶出高原,來林芝旅遊的人也更多了。運營首月,共傳送旅客10.6萬人次,日均約3500人次;開通近半年,累計運送旅客近60萬人次。
【時間】:5月15日
【重大工程】:天問一號探測器
天問一號探火星
5月15日,浩瀚宇宙不斷傳來捷報——
凌晨1時許,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停泊軌道實施降軌,機動至火星進入軌道。
4時許,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進入火星大氣,經過約9分鐘的減速、懸停避障和緩衝,成功軟著陸於預選著陸區。
兩器分離約30分鐘後,環繞器進行升軌,返回停泊軌道,為著陸巡視器提供中繼通訊。
7時18分,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
5月22日,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踏上火星大地進行巡視探測,開啟火星“探險之旅”——天問一號實現了一次任務完成環繞、著陸、巡視的三大目標,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
在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天問一號實現了6個首次:首次實現地火轉移軌道探測器發射,首次實現行星際飛行,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軟著陸,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表面巡視探測,首次實現4億公里距離的測控通訊,首次獲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學資料。
在世界航天發展史上,天問一號不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而且首次成功實現了透過一次任務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目標,充分展現了中國航天人的智慧,標誌著中國在行星探測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不久前,再傳捷報: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歐洲航天局(歐空局)於11月開展的祝融號火星車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在軌中繼通訊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時間】:1月30日
【重大工程】:“華龍一號”核電機組
“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商業執行
12月11日18時32分,中國第二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6號機組反應堆首次達臨界順利完成,標誌著機組正式進入帶功率執行狀態,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華龍一號”是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廣核集團研發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的同時,所有核心裝置均已實現國產化,首臺套國產化率達到88%,完全具備批次化建設能力。既是中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誌性成果,也是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2015年5月7日,全球首個“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在福建福清開工建設。6萬多臺裝置、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電纜,上千人的研發設計團隊、近20萬人先後參與……今年1月30日,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執行,標誌著中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說:“實現百萬千瓦級大型先進壓水堆自主化一直是我國核工業人追求的目標,‘華龍一號’是三代核電人共同的心血,很幸運到我們這一代的時候把它變成了現實。”
目前,“華龍一號”不僅在國內落地開工,而且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5月19日,“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2號(K-2)機組完成100小時連續穩定執行驗收,各項效能指標達標,正式進入商業執行。這標誌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走出去”第一站順利建成,中國核電實現從“跟跑”到“並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