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張繼丹 任重】“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印度,一直被某些分析認為是繼中國之後下一個迎來經濟飛速增長的大國。然而,印度《經濟時報》稱,隨著“新冠一代”加入勞動力大軍,印度目前的經濟實力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該國利用人口紅利的視窗期很快會變得“模糊”,而且情況“不太可能有轉機”。面對一個因疫情而封閉的世界,印度陷入“中等國家收入陷阱”的可能性高於獲得人口紅利的可能性。甚至有分析認為,印度可能無法在老齡化之前擺脫貧困,更別提致富了。但也有印度媒體樂觀地稱,年輕人是印度的“隱形資產”,隨著他們儲蓄能力的提升,印度的資本積累和技術創新也將獲得有力支撐。
根據專家分析,印度人口紅利的視窗期始於2018年,當時,適齡勞動力人口的增長速率開始超過其被養育人口(14歲或以下的兒童和65歲以上的老人)。這一狀況預計將持續37 年,直到2055年。但最近印度政府對人口進行的一次調查讓人大跌眼鏡。
根據印度衛生部11月底公佈的全國家庭健康調查(NFHS)報告,印度全國(2019-20年度)的總和生育率——每個婦女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已經下降到2.0,首次低於世代更替水平(2.1)。印度22個邦和聯邦屬地中有19個生育率已降至2.0,低於人口“替代率”,即每名女性一生生育2.1次。而在印度的城市,生育率已經降至1.6,比5年前的數字減少10%,與美國的總和生育率相當。有印度衛生部官員說:“有了這一點,我們可以說印度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
“印度可能未富先老。”彭博社近日以此為題發表文章,提醒一直對人口紅利沾沾自喜的印度。文章稱,到21世紀中葉,印度人口將達到16億,屆時該國人口規模開始走下坡路,在2100年可能在10億左右。到那時,儘管印度人口會比中國多2.5億左右。但根據實際經驗,每次對印度的人口進行預測時,其峰值似乎都來得更早、也更低。
接下來的幾十年,印度仍將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其老齡化速度卻比預期要快,它可能很快就會迎來一場正在上演的“人口災難”。“印度未來會缺人,需要做好準備”,彭博社稱,長期以來,有一些人一直就中國是否會未富先老展開爭論,印度現在也不得不回答同樣的問題,因為印度可支配的資源比中國要少得多。
彭博社稱,儘管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非常嚴苛,但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孩子卻受到了家人前所未有的關注,比如平均教育水平大幅提高,營養水平也有了極大改善。相比之下,印度的NFHS報道顯示,不僅兒童營養不良問題嚴重,而且改善的速度也跟不上。事實上,2015至2016年之後的5年,印度大部分地區兒童嚴重營養不良的情況進一步惡化。
“與此同時,印度的教育體系也是一個敗筆。”彭博社稱,印度許多公司已經出現熟練工人短缺的問題。這並不是因為學校沒有培養出足夠多的畢業生。事實上,印度經濟監測中心報告顯示,印度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為19.3%,幾乎是全國平均失業率的3倍。
究其根本,是因為大學無法培養出能力出色、能得到公司認可的學生。在一些大規模的調查中,許多公司表示,進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中,只有不到一半擁有公司所需的技能,或者有能力掌握這些技能。
此外,彭博社稱,這些年輕人中想進入職場的人實在太少。國際勞工組織的資料顯示,中國2/3的適齡勞動力人口目前處於有工作或正在找工作的狀態。中國經濟開始高速增長的21世紀初,勞動力參與率達到80%。而當時全球平均水平不過60%。
相比之下,印度勞動力參與率僅為43%。疫情暴發後,更是降至40%。一個重要原因是,只有1/5的印度女性有工作。世界銀行認為,這與印度的傳統理念有關,即女性外出工作被視為恥辱。
彭博社分析稱,印度不到一半的適齡勞動力人口只停留在找工作階段,是無法在人口老齡化之前擺脫貧困的,更別提致富了。與之前任何一代人相比,如今的印度年輕人,對印度能否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一箇中等收入國家起著更重要作用。但無奈的是,這些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營養跟不上,也沒能接受良好教育。因此,太多的人被迫退出勞動力市場。
相比而言,中國雖然人口數量在減少,但國家仍處在繁榮發展的狀態。彭博社稱,除非印度能徹底改革其教育體系,改變阻止女性工作的觀念,否則難有所成。這個國家最無法承受的就是“自負自滿”。在生育宣傳包圍下長大的印度人,都有這樣一種想法:“我們國家除了人力資源以外沒其他資源,而人力資源基本上是無限的。”
“這些差距將引發一場大戰”
印度“livemint”網站稱,如果抓不住人口紅利,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大量處於工作年齡的印度年輕人將失業或未充分就業。這已經成為一個日益令人擔憂的問題。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現在看來,印度似乎正在收穫人口紅利,但由於該國的整體人口素質偏低,教育水平和培訓水平比較差,大量年輕人沒有工作,導致社會治安出現問題。如果再過10年,這一批年輕人成長、就業的黃金時期過去後,有可能給印度的社會穩定帶來巨大隱患。印度媒體稱,到目前為止,預計有3億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大量的失業人口將進一步減緩經濟增長。
印度記者斯瓦姆在“海灣新聞網”撰文稱,對於今天的印度而言,勞動力是生產要素這一基本經濟學觀點需要重新看待了。因為政客們已經開始抱怨,需要他們照顧的人太多了。
印度大約有13億人口,平均年齡在29歲左右。斯瓦姆稱,這些年輕人本應該在印度的工廠裡為全世界生產商品,但是由於印度政客的工作做得不好,這樣的工廠印度目前還沒有;這些年輕人本應該接受醫學培訓,這樣印度就不會缺少醫生,但印度的政客建造的各種紀念碑比醫學院還多;這些年輕人本應該幫助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醫療、金融和教育中心,但印度政客沒有在教育和技能培訓方面投入足夠的資金,也沒有給年輕人提供能夠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在疫情的背景下,政客們再次指責印度人口太多,只能說明他們治理能力低下。
斯瓦姆稱,當印度形勢好時,政客們就會不停地談論13億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選舉、世界上最大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那個……但當事情進展不那麼順利時,他們會告訴你印度面臨人口挑戰。“用人口作為治理失敗的替罪羊已經是20世紀70年代的老劇本了,此番這個舊藉口又回來了,說明印度已經倒退,經濟自由化取得的成果正在被抹去。”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儘管生育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出印度人比以前更富有、受教育程度更高,但也會帶來擔憂。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預言“人口紅利”,但這一視窗現在將變得更窄,印度需要正面應對老年人比例迅速增長的問題。
此外,印度各邦之間生育率的明顯差異也帶來了危險。未來,印度政界還將面臨如何劃分議會選區的問題。1971年,時任印度總理英吉拉·甘地凍結了各邦的席位分配。結果導致一名來自喀拉拉邦的議員現在代表大約180萬選民,而一位來自北方邦的議員代表近300萬選民。在未來十年的某個時候,當重新劃分選區的禁令解除時,這些差距將會引發一場大戰。
“留給窮國致富的時間不多了”
早在20世紀60年代,印度就經歷過人口爆炸式增長,每名婦女平均生育近六個孩子。美國《科學》雜誌稱,當時印度正面臨饑荒,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一度拒絕向印度提供糧食援助,理由是該國出生率過高。作為回應,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提出了全球第一個計劃生育政策,為進行絕育的男女提供現金獎勵。但是,這一政策沒有堅持下來。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27年,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據估計,未來30年,印度和奈及利亞將共同增加4.7億人口,幾乎佔世界人口增長的1/4。然而,根據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一些發展中國家可能會發現,他們所謂的人口紅利遠不如預期。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稱,在印度的許多地方,總和生育率已經遠低於2.1的替代率,而且下降的速度比預期要快。再加上教育、死亡率和移民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地的人口規模將比預期更快開始萎縮。
印度專家警告稱,到2035年,印度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將顯著上升,人口結構不再呈金字塔狀,屆時人口紅利的視窗將關閉。到2060年,印度人口將出現顯著萎縮。
林民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是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印度1991年實行“改革開放”之後,雖然經濟發展速度趕不上中國,但在發展中國家裡面也是非常突出的。隨著印度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序加速推進,人口規模其實已經接近極限。
彭博社稱,中國的人口結構調整是幸運的,因為它在正確的時間達到頂峰。中國的適齡勞動力人口,無論是在總數上還是在人口中的份額,都在世界貿易最開放的時候達到峰值,這使得用製造業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機會比幾個世紀前更容易抓住。
而接下來的國家——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將面臨一個更加封閉的世界。彭博社稱,全球人口的減少“對環境、氣候變化和糧食生產具有積極影響”,但這也意味著時間已經不多了。
更糟糕的是,對於人口數量將在21世紀40年代開始下降的國家來說,這一代和下一代勞動力就是全部:他們必須像過去二十年的中國同行一樣,推動他們的國家“從農場走向工廠”,甚至更遠。
印度《德干先驅報》稱,印度歷史上從沒有經歷過一次獨特的工業革命,88%以上的工人在非正規部門工作,其中在農業部門工作的人佔總勞動力的49%左右。儘管印度以工程師和企業家數量多而聞名,但該國大多數年輕勞動力並沒有準備好參與一場由服務業主導的革命。根據全國抽樣調查的結果,印度18歲到24歲的勞動力中只有1/4完成了中學或高中的學業,缺乏與工作相關的技能。
當前,印度人口紅利的支持者鼓吹這樣一個事實,即該國適齡勞動力人口每月增加100萬人。但如果這種人口推動經濟發展比預期更快地結束,增長將取決於個人生產力,而不是純粹的人口規模。
彭博社稱,這意味著教育和醫療保健以及類似的“軟”基礎設施不再是富裕國家的奢侈品。除非它們在未來十年內落實到位,否則,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可能永遠不會變得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