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週,美國又在頻繁地打中國“一帶一路”的主意。
日媒稱,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政府7日重啟名為“藍點網路(Blue Dot Network)”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旨在為新興市場提供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之外的選擇。歐媒稱,應美方要求,11日開幕的七國集團(G7)峰會估計將討論另一款“一帶一路”替代方案“清潔綠色倡議(Clean Green Initiative)”。
自特朗普時期以來,美國想在亞太地區推出“一帶一路”替代品的訊息不絕於耳,但至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如今,拜登政府“雙管齊下”,要帶領“小跟班”動真格了?
“藍點”認證
“藍點網路”的名稱源於美國已故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書《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意指從遙遠太空看到的地球。
這項計劃最早出現於2019年11月的東盟峰會期間,表面上由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和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共同提出,實則由特朗普政府主導,旨在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美國時任商務部長羅斯對此毫不諱言。
按照美日澳的設想,“藍點網路”將攜手公私部門和民間團體,對全球基礎設施專案進行評估和權威認證。符合財務透明和可持續等全球標準的專案,將得到“藍點”認證,更容易得到投融資,反之則可能難以推進。
有評論稱,“藍點網路”將走出與“一帶一路”不同的路徑。比如,“一帶一路”倡議透過國有銀行提供資金;“藍點網路”尚不提供亞洲和非洲受援國普遍渴望的融資,只為個人投資指明方向。
就目前披露的資訊看,“藍點”認證可能呈現幾方面特點:所謂“全球”標準、私營部門為主、財務透明和可持續性等。
不過,自2019年底宣佈以來,“藍點網路”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陷於停滯。直到兩天前(6月7日),全球96個國家的150多名高管在法國巴黎舉行會議,宣佈組建“藍點網路”協調小組,組員包括花旗、摩根大通等金融機構以及一些公共部門的高層人士。日媒稱,本次會議由經合組織召集,美國和澳大利亞出資。美國國務院7日發表宣告,對“藍點網路”協調小組的成立會議表示歡迎。
“機會之窗”
無獨有偶,就在日媒報道美日澳重啟“藍點網路”的同時,歐洲媒體稱,G7英國峰會召開前夕,美國總統拜登向約翰遜提議,推出由西方主導的基礎設施計劃——“清潔綠色倡議(Clean Green Initiative)”,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轉型的框架,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展開較量。G7峰會屆時將展開討論。
輿論認為,特朗普當年提出“藍點網路”,主要是想補齊“印太戰略”中區域經濟合作的短板,以便在政治、經濟、軍事多領域相互呼應。而拜登政府之所以“炒冷飯”,可能出於兩方面考慮:其一,抓住擺在眼前的機會,其二,確保中國無法成為全球第一。
“發達經濟體迎來機會之窗。”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喬納森·希爾曼(Jonathan Hillman)稱,全球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國家的能力。即便是對“一帶一路”最誇張的估計,它也無法單獨滿足世界的需求。與此同時,隨著西方國家資源整合、關係修復,美國在環境問題上與歐洲夥伴更加一致。歐美之間的團結得到久違的提振。
“美國主導的‘藍點’認證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自由歐洲電臺稱,不僅體現在與中國“一帶一路”對陣中,同時還包括拜登政府在國內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在海外強化聯盟體系方面。美國試圖誘使相關國家在區域經濟合作中選邊站隊。
此外,“藍點”認證也有助於推動拜登的“美國就業計劃”。後者的關鍵要素包括在美國創造更多可再生能源、可持續交通等領域的綠色就業機會。美媒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已證明,為外國基建專案提供貸款,將為美國開啟清潔和數字技術出口的廣闊市場。
反響平平
事實上,提出自己版本的基礎設施計劃毫不新鮮。歐洲早在2018年就擁有“歐亞互聯互通藍圖”。2019年,歐盟與日本簽署協議,共同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專案。日方甚至宣稱,要打造從印度—太平洋到西巴爾幹半島和非洲的可持續互聯互通。
不過,雖然西方推出“一帶一路”替代方案的努力升溫,但輿論反響平平。外媒普遍認為,上述努力將面臨諸多障礙。
資金方面,雖然西方國家的公共機構可以介入提供資金,但仍需要來自私營部門的大量融資,而私營部門歷來對參與大規模基礎設施專案猶豫不決。美國學者認為,美日澳在資金上不可能與中國的“一帶一路”相匹敵,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最新倡議側重於認證和諮詢,而不是直接資助。這可能會限制“藍點網路”與中國的有效競爭。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受援國眼中,“空頭支票”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意願方面,印度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中唯一沒有參加“藍點網路”的國家,美國一直渴望印度加入,但印度至今沒有接茬。歐洲媒體稱,西方國家缺乏協調基礎設施夥伴關係的中心點。很多國家對“美國優先”心有餘悸,一些國家對加入反華聯盟態度謹慎。因此,要形成統一的“一帶一路”替代方案難度較高。俄羅斯分析人士稱,西方平臺未必能成功,因為美國將就基建專案融資向亞非國家提出它們不可接受的政治條件。
標準方面,美日澳的標準並不代表西方,更不代表全球,G7也是同樣的道理。日媒稱,“藍點網路”可能會利用G20和G7制定的基建原則作為基本標準,經合組織將在認證過程中提供支援。但整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年。
總之,太平洋足夠寬廣,可以容納所有參與填補亞太基礎設施缺口、推動亞太經濟發展的“建設者”,但不會歡迎任何“攪局者”。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安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