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買本田新一代飛度,有一定機率,這臺車是稀飯有份參與組裝的。不是稀飯轉行或兼職,跑去廣本生產線做外快。
而是廣本這次工廠參觀實在太特別了,我不僅能看,還能直接變成一名生產線員工,參與到製造過程當中。
工廠也玩MM理念?
我這次來的是廣本第三工廠,位於廣州增城區。這裡生產基於飛度平臺的車型,包括飛度、繽智,以及跟繽智有血緣關係的電動SUV理念VE-1。
不得不服本田,生產飛度的第三工廠,自身也把飛度MM理念發揚光大。其它工廠會曬自己佔地有多大,而廣本第三工廠卻曬自己的小。
廣本第三工廠是本田同級別產能工廠中,佔地面積最小的一個。透過更合理的總裝線走法等方式,儘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再說個冷知識,這個工廠對於廣本來說,有個很歷史性的意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廣本的發動機是由另一家友商生產。
直至第三工廠出來,裡面開始有了發動機線,使得廣本部分發動機能夠自給自足,例如說飛度、繽智上那副1.5L自吸。
為何別在外面亂修發動機?
看完發動機生產線之後,我感覺自己多了個心病,就是對發動機完整性有“潔癖”了。在生產環節,一切都是嚴謹執行。每顆螺栓的緊固扭矩,都是有一個精準數值的。
在工廠裡安裝發動機,會用機器精準控制每顆螺栓的緊固力。每一顆螺栓的上緊力,還會上傳至雲端,車輛假如出問題,能夠回查整個生產過程。
這個數值得來不易,我們這次就看到技術人員,會拿著儀器,直接測螺栓上好設定扭矩後,各個部件之間受力是多少。
發動機由很多部分組成,螺栓緊固度過緊過鬆,會導致整個發動機內力不均勻,可能導致發動機抖動增加,或者耐用性降低。
參觀裡就看到臺架實驗室,發動機會放在上面,以6600轉跑100小時。如果發現情況不對,就會對裝配數值進行調整。
所以奉勸各位,一些簡單的小保養,確實可以在外面的汽修店完成,能省一些花銷。但對於涉及拆開發動機的維修,還是去4S店為妙,拆裝過程沒按足要求,分分鐘越修越壞。
發動機作為精密機器,拆裝真不是靠師傅手感就可以。我家裡以前就真有臺車,拆過發動機大修之後,運轉噪音變得越來越放肆……
機器重要,還是人重要?
說回這次體驗,我上到生產線做工人,老土說句,很多東西看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貼車尾“廣汽本田”的徽標,估計已經是全廠最容易的一個流程了。
但由於戴著厚手套,手指難聽使喚,貼得實在勉強,但願各位別買到稀飯負責貼的那臺車。
還有一個步驟是貼A柱上的黑色貼紙,在場每個媒體貼下來,多少有摺痕,或者有氣泡。如果在生產線,這個動作要在限時內完成,無疑要經過長期訓練,熟能生巧才能完成。以稀飯當天表現,會直接被炒了……
人比機器重要,這句話我不是第一次在日系廠商口中聽到。前一次聽到,是在我去日本參觀一家豪華品牌工廠的時候。記得那家工廠對入職員工有個考試,就是要單手摺出紙狐狸,他們希望工人不僅是工人,而是能變成工匠。
至於廣本說“人比機器重要”的這句話,背後其實有潛臺詞,就是我們的機器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水平,要再提升,只能從人這個方面下手。
廣本第三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高於我之前參觀的很多工廠。冰山一角,裝輪圈這個步驟,很多工廠是由人來完成,因為每個輪胎放上去後,螺栓位置不固定,需要人眼對準來緊固。
但在廣本第三工廠,機器會透過感測器,感知輪圈上各個螺栓的位置,負責緊固的機器轉到合適的位置,直接機器上緊,全程無人參與。
但正如廣本的說法,機器再厲害,背後操作還是人。人對生產的影響,我這次也感受到了。
例如說一些巨大的車身件,上機器前需要人去數鑽孔的數量,超過100個鑽孔藏在各個間隙位置。我這次也數了一番,結果也是要被炒的水平,數漏5個鑽孔……
還有檢查環節,在稀飯眼裡很平整的車身鈑件,在工人眼中,能發現一些細微的瑕疵點。
可以這麼說,先進機器充其量讓工業品去到90分,把品質推到極致的環節,還是要靠人去達到。
誰幫本田出本書?
本田對於生產管理,也有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只不過本田不像豐田,豐田在機緣巧合之下,被管理學者整理成書,於是大家說起日本企業管理,總想到豐田。
本田的管理思維,同樣能整理成書。上面說到,人比機器重要就是其中一條。還有就是“上下都是顧客”,舉個例子,作為生產工,生產線裡後一個工序的人,對你而言就是顧客。他是來收你的貨,所以你要對他認真負責。
還有就是“120%合格率”。假如定100%的品質需求,人為總會有1%、2%的損耗,損耗在各個環節堆積下來,最後產品就不是完美品。
這句話讓我想起高考時老師的訓誡,每天有1%的懈怠,累計幾個月,100多次乘以99%之後,會變成60分也不夠。算是假期前,給大家來碗心靈雞湯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