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從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將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根據總體方案,實施“乙類乙管”後,對於新冠疫情的監測與應對有著哪些要求?病毒監測、資料收集、報告要求等方面和“乙類甲管”時相比有哪些變化?新形勢下我們在個人防護上都需要注意什麼?
新冠疫情的防控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的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新特點,高效利用防控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流行,國內疫情總體處於快速上升階段,未來一段時間各地仍將陸續面臨疫情流行的壓力,因此並不能掉以輕心。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在這種情況下,該加強的措施還是要加強,該調整的就是要調整,這才是科學的。比如說在整個社會人群上,很可能調整一些管控措施,讓流動性更大;但是像一些特殊的場所,特別是像養老院、兒童福利院,就必須要進行嚴格管理,嚴防感染,還要嚴防感染以後不能夠得到有效救治這種情況的出現。
國際和國內監測資料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關切變異株顯著減弱。這也是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一個重要依據,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中強調,要強化疫情監測與應對,動態追蹤國內外病毒變異情況,評估病毒傳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點變化,及時跟蹤研判並採取針對性措施。那麼“乙類乙管”後,新冠疫情監測、資料收集、報告等方面和“乙類甲管”時相比有哪些變化呢?
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主任 李群:監測內容進行調整,下階段是以疾病的趨勢變化、重症死亡的情況、重點人群的情況作為我們監測重點。所以在繼續做好現在法定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醫療機構、社群人群、哨點監測為主的多種形式的監測,繼續加強病毒變異的監測,相關監測結果會在中國疾控中心網站上進行公佈。
對於未來是否有可能進一步將新冠調整為丙類傳染病,專家指出這主要取決於病毒毒株是否穩定,毒力致病力能否進一步降低;還取決於對疾病的認識更加全面、系統,預防和治療手段更加成熟;以及群眾對疾病風險有更為充分的認知,個人防護能力不斷提高。特別是對於病毒的危害程度,需要持續監測疾病發病情況和病毒變異情況。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也釋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疫情監測方案》,為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 許文波:調了“乙類乙管”,這個病毒監測是不停的。現在我們即使“乙類乙管”,還是在全國每個省設三個城市,每個城市選一個哨點醫院,這個哨點醫院每週要採15例門診和急診的病例,大多是輕症的,之後還要選10例重症病例和在這個醫院的死亡病例做基因組特徵分析,看看重症或者死亡、輕症基因型是不是一樣,是不是某個潛在的基因型會有變化。這樣透過全國各個省設的哨點監測,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不管是輸入的,還是本土流行的變異毒株,瞭解各個毒株在各個省的型別分佈和動態變化,為疾病進一步最佳化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除了對病源的監測以外,新冠病毒感染降為“乙類乙管”之後,對人群監測、發熱門診的監測以及個案監測也仍然會繼續甚至加強,從而準確掌握疫情的發展情況,以採取針對性措施。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一級巡視員 賀青華:要加強社群人群感染率的監測,加強對暴發疫情的監測,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監測,加強個案監測。透過已經建立的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對於個案加強監測,分析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措施。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一直根據國際疫情形勢變化和病毒的變異情況,根據我國的防控實踐,對我國的應對組織體系、應對機制進行因勢的最佳化調整和完善。群防群控、聯防聯控也被普遍認為,是我國應對包括新冠病毒感染在內的各類傳染病的成功經驗總結。在調整為“乙類乙管”之後,下一階段持續最佳化防控政策和措施的同時,依然要用好這一法寶。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 許文波: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是我國防範傳染病的法寶。很多新發突發傳染病都是透過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得到有效控制和阻斷傳播的。群防群控這個法寶肯定還要繼續堅持,當然依據這個傳染病的病毒變異會不會造成進一步危害或進一步縮小,因時因勢來調整,需要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時就要採取群防群控、聯防聯控,需要降級的就降級。
當前的一定時間之內,我國的疫情防控還面臨著一定壓力:一方面,政府、部門、衛生健康系統等要按照法律規定和職責要求,繼續做好相關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計地降低重症、減少病亡,維護健康;另一方面,專家強調在實施“乙類乙管”之後,社會面的傳染源更加不確定,特別需要公眾做好個人防護,繼續配合落實相關防控措施,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 許文波:個人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平時做健康監測,看有沒有發熱或者咳嗽。要保持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度鍛鍊身體,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大流行期間,因為每個省市流行的高峰不一樣,儘量不要去人多聚集場所,上班要兩點一線,要全程規範佩戴口罩。
對於個人防護,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門釋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個人防護指南》,針對個人日常防疫,《防護指南》提出,要繼續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以及保持規律作息、鍛鍊身體、多喝水、健康飲食、良好心態等健康生活方式等,而針對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該指南特別指出,在疫情流行期間,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孕婦、兒童和傷殘人士等人群儘量減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確需前往應全程佩戴口罩。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 許文波:因為調整後現在處於一個流行階段,或者說流行範圍比較大,這更要加強防護,儘量使流行高峰滯後。特別是年老體弱的人群,因為趕上高峰都一起得,可能會造成各地的醫療擠兌和壓力,所以還是要做好自身防護。老年人、兒童、孕婦還有嚴重基礎病的人群,在大流行期間能不出門儘量不出門,如果必須出門一定要全程佩戴口罩。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後,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持續面臨被感染的風險,總體方案對接種工作再次做出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動員力度,科學評估接種禁忌,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覆蓋率。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較嚴重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完成第一劑次加強免疫接種滿6個月後,可進行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一級巡視員 賀青華:要特別提醒加強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這一點至關重要,在防重症、防死亡方面,疫苗接種會起到積極的重要的作用,所以特別提醒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工作。
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後,在疫情防控方面,政府各個部門仍然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發揮制度優勢,積極穩妥推進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各項措施。除了個人要繼續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國家有關部門也從健康教育、醫療衛生資源以及藥物供應保障等多個方面,做好了應對準備,確保“乙類乙管”平穩實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而最終取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司長、一級巡視員 雷正龍:調整了之後,各個部門還需要盡責履職,分工協調,繼續抓好各項防控工作。比如先要加快推進老年人的疫苗接種工作;加強對新冠感染的相關的治療藥品和檢測試劑的準備;加大對醫療資源的建設,統籌安排最佳化配置,要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機制;開展重點人群的健康調查,實施分級分類的健康服務;還要指導做好重點機構、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強監測預警,對疫情的研判分析做出更加準確的預警;加強資訊的釋出,同時還要做好健康教育,普及知識,以健康的衛生習慣、良好的心態去應對這次疫情。
因時因勢決策、科學精準防控,是我國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流行。國內疫情總體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受到各地人群流動性、人口密度、人群免疫水平等差異影響,各地迎來疫情流行高峰的時間會有所差別。未來一段時間,各地將陸續面臨疫情流行的壓力。對病毒危害性的持續動態監測,將為防控政策的進一步調整提供重要依據。與此同時,實施“乙類乙管”,仍然需要大眾的支援和配合。近三年來養成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也要繼續堅持下去,增強體質,做好防護,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