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題:這部與你我健康相關的法律執行得如何?——中醫藥法執法檢查報告看點掃描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醫藥法是我國第一部中醫藥領域的基礎性、綱領性、綜合性法律。頒佈施行以來,這部與你我健康息息相關的法律執行到位了嗎?中醫藥各項事業和產業發展成效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
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醫藥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從執法檢查的情況看,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地方認真組織實施中醫藥法,推動了中醫藥法有效落實。
三年多來,中醫藥法治體系加速構建。國務院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等六項配套規定。2019年,我國召開全國中醫藥大會,出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醫藥發展頂層設計進一步加強。
各地將中醫藥工作擺在更突出的位置。根據報告,全國有20個省份召開了中醫藥大會,依法將中醫藥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15個省份制定頒佈了地方性中醫藥法規,為實施中醫藥法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中央到地方,中醫藥發展得到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投入不斷增長。報告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地方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補助資金86.06億元,年均增長17.32%。許多地方中醫藥事業投入逐年增長,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增速高於當地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速。
中醫藥法落地見效,究竟給老百姓帶來了哪些實惠?
根據報告,中醫藥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能力穩步提升,越來越多老百姓選擇看中醫,“家門口”看中醫的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據統計,截至2019年,全國有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約6.6萬個,中醫類年總診療量達11.6億人次;全國98.3%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97.1%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報告還透露,全國有27個省份建成了470個區域和省級中醫專科聯盟,14個省份出臺了醫保支援中醫藥發展政策,16個省份釋出中醫優勢病種目錄。
中藥質量關係到中醫的臨床療效。有了中醫藥法的保障,老百姓用中藥能否更放心?
報告顯示,中藥保護與發展得到加強,我國建成了28箇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和兩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制定實施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形成七大道地藥材優勢區域。
同時,中藥質量監管機制日趨完善。我國持續開展中藥材、中藥飲片質量監測,2018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抽檢中藥材、中藥飲片約5萬批次,抽檢樣品總體合格率分別為88%、91%和98%。
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健康文化素養提升、開放發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在諸多方面成效明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國方案的亮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報告認為,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作用越發明顯。
然而,執法檢查也發現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比如,一些部門和地方還缺少對中醫藥工作的長期規劃和有力配套政策支援;部分中醫醫院功能定位不清晰、特色不明顯;中醫藥專業學生臨床動手能力有待加強;不法人員冒充“中醫人員”或假借“中醫方法”做養生保健虛假宣傳或非法開展醫療活動的現象時有發生。
“十四五”開局之年,進一步貫徹實施中醫藥法,依法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該往何處發力?
擴大基層慢性病中醫藥防治納入慢特病報銷的範圍,適當提高中醫藥服務的報銷比例,降低起付標準;著力推動解決確有療效和傳承歷史明確且安全可控的傳統中藥製劑的審批上市問題;加強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制度貫徹執行力度……緊扣民生關切,報告提出了不少“實打實”的建議。
報告鮮明指出:“要堅定中醫藥自信,把發展中醫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挖掘中醫藥的健康、文化、經濟、人文等多元功能和價值,依法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