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四川線上記者 王晉朝 文/圖
13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位於地震斷裂帶上的白鹿中學,靠山一側的教學樓瞬間抬高了3米,卻依然屹立不倒,1046名師生得以平安撤離,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最牛學校”。多年過去,這裡成為了最好的地震科學科普基地。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為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普及全面減災防災知識,提升防災減災綜合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彭州市應急管理局在成都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白鹿館開展第13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活動。
圍繞白鹿中學舊址的兩棟教學樓,分別搭建了科普館、體驗館、綜合館,“地震後,這三個場館就建起來了,但那時的場景搭建比較簡單,時間也比較久了。”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該局會同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基地進行升級改造,規劃了科普廳、影像廳、綜合廳、遺址區和廣場區五部分,以期有效保護地震遺址,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
其中科普館立足地震的知識普及,將地震形成原理、防震減災應對措施、自救互救應急知識進行整合展現,採用磁懸浮、虛擬成像、多媒體互動、實物模型、實物操作等展陳方式,營造出新穎生動的科普學習場景。
“過去老師就經常教我們很多地震小知識,學校每學期也會開展很多次地震演習。”白鹿小學六年級學生龔文鑫參觀科普教育基地後,說印象最深的是科普館裡電子屏上的知識導覽,講述了許多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並且又一次複習了避震6字口訣:“趴下、躲好、抓牢。”
此次活動圍繞“防範化解災害風險,築牢安全發展基礎”主題,透過向市民及青少年發放防災減災宣傳手冊,設定防災減災宣傳展板、參觀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等形式,向市民廣泛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市民防災減災意識。
小科普:
地震來了,在學校怎麼辦?
首先應保持鎮定,靠近門的學生可以迅速跑向戶外。
中間及後排的學生如果無法及時向外撤離,應該離開頭頂上有可能會墜落物體的地方,比如頭上的吊燈,電風扇等。此時可以躲避在課桌、講臺下,雙手抓緊課桌或講臺,確保課桌或講臺能夠遮住頭部和身體。
靠近牆壁的同學如無法及時逃向室外,同時又找不到課桌躲避,可以選擇牆角處蹲下,用書包或者書籍保護頭部,應該遠離外牆和門窗,避免砸傷,切勿使用電梯,千萬不要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