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氣溫降至零下30攝氏度,濱洲線海拉爾東站內冰霧瀰漫,幾米之外都看不清人,依稀可見身著黃馬夾的人在站場內時而彎腰,時而蹲下,忙碌地檢修訊號裝置。他們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海拉爾電務段海拉爾東站訊號車間一工隊的青年訊號工們。
這個工隊是海拉爾電務段小有名氣的青年班組。今年30歲的徐陽是工長,由於業務精湛,處理故障又快又準,因此被人稱為鐵路“訊號醫生”。
列車變換線路要依靠轉轍機帶動道岔,從而實現火車變道。氣溫越低轉轍機的零部件越愛“生病”。轉轍機的接點在低溫環境下容易上霜,造成接點接觸不良。這段時間,徐陽就要帶著工友們把管內近百臺轉轍機都開啟擦拭一遍,為了擦拭得更乾淨徹底,他果斷把棉手套摘掉,戴著薄薄的白線手套將白布在竹片上纏繞三圈,自左向右依次逐個接點片擦拭,短短的幾分鐘,他的手指凍得僵硬。這時,他又戴上棉手套用白布擦拭轉轍機箱內,也藉此機會暖和下不聽使喚的手指,這些冰冷的鐵疙瘩透過薄薄的線手套,像針一樣刺痛他的手。
“22號道岔請求扳動到反位。”訊號工趙範吉半蹲線上路旁,對著電臺說。“嗡嗡嗡……” 道岔向另一個方向開始移動,他將萬用表的表筆插在規定的測量位置上,目不轉睛地盯著膝蓋上萬用表的指標,嘴裡輕聲嘟囔著,把測量的數值記在心裡。測試完成後,他拿起檢修記錄本,將測試結果認真記錄下來。
馮子源是今年新分配的大學生,這是他在訊號崗位上經歷的第一個春運。看到工友們在這樣的極寒天氣下,工作起來一干就是一天,這種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讓他由衷的敬佩。
12時,太陽從雲裡鑽出來,這些90後“小鮮肉”身上暖和了許多,不知誰的肚子咕咕叫了起來,引來大家一陣笑聲。“到吃飯點了,咱們回去吃飯,吃飽了下午接著幹。”徐陽笑著招呼大家。大家收拾工具向工區走去,陽光灑在他們臉上,掛滿冰霜的睫毛上泛起點點金光。(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