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李寧 實習記者 周欣雨)在中國,已有超過兩億人單身!
4 月 18 日央視新聞的一則報道,讓"單身"話題再次成為關注和熱議的話題。民政部資料顯示,2018 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達 2.4 億,超過 7700 萬人獨居,預計到 2021 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 9200 萬人。龐大的單身人口背後,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人口出生率的接連下降。專家表示,單身社會的來臨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結不起、找不到、不想結
《2019 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資料顯示,自 2015 年 -2019 年,結婚率連年下降。
圖源《2019 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據國家統計局顯示:我國結婚登記人數從 2013 年的 1347 萬對銳減至 2019 年的 927 萬對;2019 年我國出生人口 1465 萬人,比上年減少 58 萬人,人口出生率為 10.48 ‰,是 2000 年至今的最低值。
為何不願結婚?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經濟發達地區消費高、工作壓力大,房價 + 醫療 + 教育高成本讓年輕人對結婚望而卻步,最後只能結不起。
另有一部分人則是找不到,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 年末男性比女性多出 3049 萬。自 2006 年以來,我國總人口男女比例已連續 13 年下降,此前在 2005 年,這個資料曾達到 106.3,從 2006 年開始呈現逐年遞減趨勢。雖然我國男女比例失衡狀況正在逐步緩解,仍有大量的男性人口面臨找不到物件的困境。
最後是社會觀念的轉變,年輕人不想結婚。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結婚生子"觀念已經逐漸被多元化的婚戀觀取代,現代社會男女更加獨立,選擇晚婚、不婚、丁克越來越多。
最終導致的生育率降低,將會使適齡勞動力將進一步短缺。
生養成本和對未來生活質量預期下降的擔憂是主因
從之前的多生,到現在的少生或不生,人們為什麼不願意生育了?
對於生育率近些年一直都比較低的東北地區,有人提出了"東北地區率先全面放開生育限制"建議,這一建議得到國家衛健委答覆:可以探索。然而有網友仍然表示:即使放開了生育限制,因為多種因素的考量,也不打算生孩子。
很多人也有疑問,為什麼近年來政策放寬了生育限制,生育率反而降低了?
"隨著社會的變遷,現代育齡人口的生育環境和生育目的和傳統有很大不同。過去,生產力水平低,人們的消費結構比較單一,消費水平比較低,生育的目的就是增加家庭勞動力,生育是結婚之後必有經歷。"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副院長丁志宏對健康時報記者表示,"但現代社會,人們的消費結構、消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變化,生育的目的更加多元化,生育的動機更加理性化,結婚之後也未必經歷生育過程,生育也從早期的‘行政性’生育變為現代的‘自主性’生育。所以在政策放寬生育限制之後,生育率不僅沒有上升,反而降低了。"
"這種降低,除了學者們探討的生育、養育成本外,還有育齡夫婦對未來生活質量預期下降的擔憂,這也往往影響著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當然,在鼓勵人們多生上,目前還缺乏理論強有力的支援。"丁志宏副院長補充道。
如何引導人們願意生育?
而對於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這一問題,很多專家也是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但是無論哪種角度,都離不開一個問題:如何引導人們願意生育?
"比如過去,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的‘兩種生產’理論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丁志宏院長舉例說道,因此,在"自主生育"時代,引導人們願意生,多生,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發力:首先要有引導人們多生的理論支援,這樣才能"名正言順",政策才能得到更多實效;其次是基於生育目的的多元化,要深入調查人們生育的需求和訴求,尤其要深入瞭解生完第一個孩子之後,生育二孩需要滿足的條件,制定精準政策。
最後,丁志宏副院長表示,生育本質上是社會性的,要宣傳生育是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人類的歷史,一直都是人口不斷變遷的歷史,要學會把當前人口的變遷放在歷史中考察,不要因為一時的變化而焦慮,否者,過度的、不科學的干預會導致未曾預期的後果。
參考資料:
民政 2019 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 王妍妍 , 時光慧 主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社 ,2020,348-351, 年鑑 .
2020 中國統計年鑑 [ J ] . 統計理論與實踐 ,2021 ( 01 ) :2.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