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紫蓬鎮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在居民家中進行登記。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攝
11月5日,在廣東省鶴山市,人口普查員走進谷埠水上漁村,為漁民採集、登記、錄入人口相關資訊。
黃繼明攝(人民視覺)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正在中國全面推進。700多萬名普查人員在普查一線逐戶逐人進行登記,各地居民也積極配合普查工作,申報普查內容,依法履行責任和義務。
普查員的日常工作是怎樣的?作為居民,參加普查是怎樣一種體驗?“七普”目前有哪些進展?“七普”資料最終將發揮什麼作用?本報記者近日到一線探訪了普查員。
十幾億人口參與“點名”
“普查員每天在公寓一層大廳等待大家,如果居民行動不便就上門調查。”在深圳工作的北京小夥張軒接受普查後,感到效率很高。
上海白領楊沛也有相同感受:“我平時工作忙,普查員約了我有空的時間段,專門來家給我填了紙質版的短表。”
此次“大國點名”,已有不少人喊了“到”。是誰在負責“點名”?
普查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數以百萬計的一線普查員,北京市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紅聯村社群的路旭就是其中之一。“我是一名社群工作者,經過街道人普辦選聘,考試合格後成為一名普查員。”路旭說。
據瞭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況。普查物件是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在境內居住的港澳臺居民和外國人。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介紹,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將佩戴統一的證件開展工作,普查員上門時,住戶可以先驗明普查員身份,然後請普查員進入家中進行登記。
目前,普查進展如何?
此次普查分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普查登記階段、資料彙總和釋出階段。此前準備階段工作已於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完成。“前期,社群已經透過開展宣傳讓居民知曉‘七普’的相關政策和注意事項,並對普查員進行了培訓。摸底階段,我們透過入戶走訪,結合居民資訊臺賬,對各小區進行摸底登記,同時宣傳倡導居民進行自主填報。”路旭說。
路旭介紹,眼下普查正處於登記階段,這一階段將開展普查員入戶登記,進行比對複查和資料質量抽查等工作,還將隨機抽取10%的住戶填報普查長表。這是整個普查工作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也是工作量最大、動員力量最多、直接決定普查資料質量的重要階段,整個登記工作將持續到12月10日結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謀劃“十四五”的歷史新起點上,意義非凡、影響深遠。“在普查物件界定上,‘七普’與‘六普’基本一致,區別在於前者所覆蓋人口總量較高。從‘六普’到‘七普’的10年間,中國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本次普查應用技術更先進,數字化智慧化程度高,面向公民的政策宣傳更到位,預計‘七普’有關工作將會順利完成。”陸傑華說。
資料質量和資訊保安有保障
“七普”在資料採集和資訊保安保障上,相比以往歷次全國人口普查都有較大進步。採集效率高,資料質量高,資訊保安性強,是此次普查工作的顯著特徵。
普查採取了電子化方式開展登記,有利於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資料質量。李曉超介紹,普查短表首次採用普查物件自主填報方式,開發了自主填報程式,允許使用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聯網的方式自行申報個人和家庭資訊。
“自主填報比一問一記要快,兩三分鐘就完成了,小區的普查員也很貼心,和我們預約晚上或週末入戶,讓上班族很省心。”北京市海淀區居民呂楠幾天前剛參加了人口普查,還向記者展示了調查結束後普查員給他發放的電子版“榮譽勳章”和小禮物——一個帆布袋。
居民省心的背後是普查員的辛勤勞動。據瞭解,許多一線普查員週末無休,每天工作長達10個小時。“我們社群是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有平房區、樓房區、標準化物業小區和寫字樓,人員結構複雜,工作開展相對困難。”路旭介紹,為便利居民,最大程度減少對居民工作休息的干擾,普查員會在白天對退休人員進行入戶登記,晚上或週末對在職人員進行登記。
在路旭看來,居民普遍對本次普查工作給予高度理解和配合。“遇到普查員入戶,多數居民都主動配合工作。由於天氣漸冷,許多熱情的居民還會請我們進門坐下休息,端來熱水,噓寒問暖。”路旭不無感動地說。
為提高資料質量,“七普”將首次採集身份證號碼,資訊保安怎樣保障?
據瞭解,國家統計局將對身份證號資訊進行保密處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全國人口普查條例》的有關規定,全流程加強對公民個人資訊的保護。“電子裝置和資料聯網增加了便捷性,自主填報保證了私密性,這些都受到居民們歡迎,也有效防止了資訊洩露情況的發生。”路旭說。
在高質量資料基礎上,“七普”將更全面地反映中國人口變化態勢。陸傑華表示,此次普查的人口學背景有四大變化:“一是數量轉向,中國人口已於2019年突破14億大關,雖仍處於緩慢增長中,但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很快將進入下降軌道。二是年齡結構變化,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力人口於‘六普’後的第2年即2011年開始波動下降,人口紅利有所減退。三是人口空間分佈變化,城鎮化程序加速。四是受教育水平變化,人口素質顯著提升,人力資本存量穩步提升。”陸傑華預計,上述變化都將直觀反映在“七普”資料中。
為決策施策提供資料支撐
11月1日起,全國700萬普查人員已開始對14億多普查物件進行登記。12月,普查將進入下一階段,即為期2年的資料彙總和釋出階段,開展資料處理、評估、彙總,釋出主要資料公報,普查資料開發利用等。
此前,各地普查員已完成了摸底工作。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要求,各級普查機構和廣大普查工作者要認真總結前期普查摸底經驗,妥善應對普查工作中可能出現的諸多困難和挑戰,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普查工作,為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精準施策提供堅實普查資料支撐。
新中國成立以來已進行6次全國人口普查,約10年進行一次。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及時開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中國人口數量、結構、分佈等方面的最新情況,既是制定和完善未來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也為教育和醫療機構佈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佈、城鄉道路建設等提供決策依據。“對公民來講,人口普查也能為政府確定社群養老、教育設施的分佈、配給提供重要基礎性資訊,所以人口普查對每個人都是有意義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說。
國內外更關注此次普查資料對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影響。
“人口普查對摸清人口總量、結構分佈和準確把握人口變化的趨勢性特徵意義重大,並將為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提供重要的人口資訊支援。”陸傑華說,“十四五”時期中國老年人口占比將超20%,邁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七普”資料不僅能反映老年人口總量增長,還能體現其收入水平、代際支援、生活狀況等,將對這一戰略的實施提供資料支援。“‘七普’資料最終釋出後,將對許多國計民生重大政策的制定修改產生深遠影響,如生育政策調整、退休制度改革、擴大養老托幼服務供給、降低教育成本等。”陸傑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