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納卡衝突完全停火已過去近四個月。但那場戰爭的影響非但沒有散盡,反倒將失利一方亞美尼亞推到了“政變”的邊緣:2月25日,亞美尼亞軍隊總參謀長加斯帕良、第一副參謀長哈恰特良等數十名高階軍官發表宣告,要求總理帕希尼揚及其內閣辭職;帕希尼揚隨即以“企圖政變”為由,宣佈解除加斯帕良的職務。
帕希尼揚
時間短暫回到2020年9月27日,就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爆發新一輪軍事衝突,並逐漸升級為一場南高加索地區的區域性戰爭。旨在解決納卡問題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共同主席國俄羅斯、法國和美國,先後在2020年10月出面調停,結果三次停火協議均淪為廢紙。
最終,2020年11月9日,俄總統普京出面斡旋,與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在莫斯科舉行三方會談,並簽署宣告宣佈納卡地區自11月10日起完全停火,亞美尼亞撤出納卡部分地區,亞塞拜然進駐這些地區,俄羅斯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人員。
普京在莫斯科會晤帕希尼揚(左一)和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左二)。
這份停火協議被亞塞拜然視為勝利的標誌,而在亞美尼亞人看來卻是恥辱性的失敗,代表亞美尼亞簽字的總理帕希尼揚成為眾矢之的,亞美尼亞政府大樓和帕希尼揚的辦公室遭到抗議民眾衝擊。從那時起,亞美尼亞國內的反政府抗議活動斷斷續續至今,要求帕希尼揚下臺的呼聲不絕於耳。
最新的所謂“政變圖謀”風波,緣於一次採訪。2月23日,帕希尼揚接受亞美尼亞一家親西方媒體採訪時說,亞美尼亞軍隊在去年納卡衝突中發射出去的俄製“伊斯坎德爾”導彈只爆炸了10%。
“伊斯坎德爾”導彈
“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採用固體燃料,全長7.2米,彈體最大直徑0.95米,起飛重量3.8噸,有效載荷380公斤,由車載機動發射,可全天候精確打擊目標,該導彈系統具備高效的制導和快速反應能力。“伊斯坎德爾-E”為出口型,最大射程280公里,俄羅斯本國使用的是“伊斯坎德爾-M”,射程可達480公里。
帕希尼揚的言論,遭到亞美尼亞軍隊第一副參謀長哈恰特良的諷刺。隨後,帕希尼揚與軍方的矛盾升級,他2月25日宣佈將哈恰特良免職。軍方迅速反擊,亞美尼亞軍隊總參謀長加斯帕良與哈恰特良等軍方將領發表聯合宣告,以“政府施政不力和錯誤的外交政策導致國家處於毀滅邊緣”為由,要求帕希尼揚辭職。
哈恰特良
帕希尼揚進而以“企圖政變”為由,宣佈解除加斯帕良的總參謀長職務。結果,這一決定在2月27日遭到亞美尼亞總統阿爾緬·薩爾基相駁回,他認為帕希尼揚的決定違憲,且頻繁的人事變動無助於解決問題。
帕希尼揚有關“伊斯坎德爾”導彈的言論,暗示軍方在採購和使用該導彈過程中存在不當行為,捎帶手也傷到了俄羅斯,而亞美尼亞購入這款導彈恰好發生在前總統、前總理謝爾日·薩爾基相當政期間。
謝爾日·薩爾基相是亞美尼亞著名親俄派政治人物,曾任亞美尼亞國防部長、國家安全部長、內務部長等職,2007年出任總理,2008年和2013年兩次當選總統。彼時,亞美尼亞的政體還是總統制。
阿爾緬·薩爾基相(左)和加斯帕良(資料片)
2015年12月,亞美尼亞舉行修憲公投,並從2018年4月開始改行議會制。那次大選後,阿爾緬·薩爾基相當選總統,並任命謝爾日·薩爾基相為新任總理。但反對派認為這是謝爾日·薩爾基相變相掌權,引發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他被迫辭職。
比較親西方的帕希尼揚,正是在那次政治風波中上臺的。他試圖改變亞美尼亞一邊倒親俄的外交政策,透過拉攏西方國家來平衡俄羅斯在亞美尼亞的影響力。他有關“伊斯坎德爾”導彈的說法,令俄國防部感到困惑,並指出其在採訪中使用了錯誤資訊。
鑑於帕希尼揚所屬陣營在議會佔據多數席位,近期反對派“逼宮”並未對帕希尼揚帶來太大沖擊,但軍方此番亮明態度,無疑給帕希尼揚敲響了警鐘。為此,他主動提議與俄總統普京通話,但克里姆林宮的立場中規中矩。
謝爾日·薩爾基相
面對新一輪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政府大樓再次遭到衝擊,帕希尼揚3月1日不得不軟化立場,宣佈願意提前舉行議會選舉。他還提出年內再次進行修憲公投,將政體調整為半總統制。
在總理與軍方矛盾公開化,反對派借勢再度“逼宮”之際,既要避免走到軍事政變這一最壞結果,又要確保一些政治決定處於憲法框架內,或許提前大選是當前緩和亞美尼亞政治危局的唯一有效途徑。但去年納卡衝突已然給亞美尼亞留下一道傷疤,癒合需要更多時間,恐非一次選舉或修憲所能辦到的。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