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到2022年期間,我對反覆入院的老人進行隨訪追蹤及隨訪,關注到中國養老事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全國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醫院護理部主任李龍倜告訴九派新聞。
今年兩會,她建議推行互助養老志願服務積分模式,“低齡積時間、高齡兌服務,倡導年輕人、退休人員、低齡老年人、社群黨員、居民黨員參加互助養老志願服務。”
(右二為李龍倜)
李龍倜介紹,在太和醫院黨委的安排下,2016年開始,她帶領團隊先後去了老齡化程度高的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國家調研,同時帶領團隊對2016年到2022年期間反覆入院的老人進行隨訪追蹤及提供居家照顧。
在調研中,一位89歲的老人給李龍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伴兒3年前離世,子女忙於工作,老人一人在家,“他有幾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幾乎每個月都要反覆入院。”李龍倜說,“居家隨訪的時候,老人吃飯、自理都是問題。”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養老專業人才缺乏。”老人得不到專業的照護,李龍倜認為,加大對養老專業人才培養,尤其是全家醫生、老年專科護士及專業的養老護理員培養,是老齡化社會必備的基礎,進一步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養老體系刻不容緩。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釋出會中介紹,中國老年人大多數都在居家和社群養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在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託社群支援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
“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到非常多反覆入院的老人,居家照護質量不高,有的是在家跌倒等意外入院。”李龍倜說,即使請了保姆,也只能做到日常最基礎的生活照顧,缺乏專業的技能培訓。
因此,李龍倜建議,鼓勵從事家庭照護的家政服務人員、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持證社工成為志願者,經過專業的培訓、獲得養老護理照護的資質後,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
為調動積極性,可以推行養老志願服務積分模式。自己年齡不大且能夠有能力、有空餘時間照顧他人的情況下,去從事照護老人工作,把作為志願者照護老人的時間積存下來,等將來自己年齡大了需要他人照顧的時候,或者自己家人需要照顧的時候,將之前儲存時間進行兌換,可以享受同等時長的免費照護服務。
“整個模式是成體系的,它需要由政府指導,出臺政策,多方參與、系統監管,政策才可以落地,對於志願者來說,可以充分調動積極性,也是互惠互利可持續的一種模式,減輕社會及家庭照顧負擔,同時鼓勵大家在自己力所能及時,可以幫助到他人,進一步減輕政府負擔。”李龍倜說。
九派新聞記者 馬婕盈
【爆料】請聯絡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