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內幕網站4月25日發表阿克塞爾·施普林格出版社執行長馬蒂亞斯·德普夫納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專訪,基辛格在訪談中表示,美國應該樂於接受與中國共存的政策。全文摘編如下:
記者:疫情形勢下,政治家們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甚至可以說,為了挽救生命不得不採取威權措施。您認為西方國家會變得更有威權色彩嗎?
亨利·基辛格: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疫苗接種情況,美國和歐洲之間已經出現很大差距。在美國,新冠肺炎每日新增死亡病例在不斷減少,年輕人都在接種疫苗,企業和餐館開始復工復業。歐洲相當大一部分地區依然封鎖,充滿恐懼。歐洲的疫苗接種開始加快,但仍然比美國要晚幾個月。當然,英國是個例外。因此,關於政治穩定問題,如果疫苗接種成功地降低了新冠發病率,人們大多會把此次疫情看作一個被攻克的衛生難題。如果感染率長期居高不下,在大西洋兩岸我們就會看到對領導人和政府機構的信任危機;相比之下,抗疫緊急措施持續下去的危險要小一些。
美歐新型關係尚未建立
問:在這場危機中,歐洲似乎亂了陣腳。您認為這會對當前美歐重建大西洋兩岸戰略關係的機遇產生什麼影響?
答:在美國,這段時間裡國族歸屬感增強。在上屆政府的鼓勵下,它已經在形成發展。但它主要是對外國人的漠不關心,不是對外國人的強烈敵視。相比之下,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的那段時間以及之後的大約30年裡,美國和歐洲在根本上密不可分的想法十分普遍,受過良好教育的階層無疑都有這種想法。現如今,這種想法遠遠沒那麼流行了。大家不再看美國報紙上關於歐洲國家選舉的報道,當然,電視也不報道它們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發生了某種心理上的分道揚鑣。
問:您曾經說過,假如歐洲和美國不重新建立緊密的大西洋兩岸關係,歐洲最終將成為亞洲的附庸。您覺得眼下確有這種危險嗎?
答:美國方面也許會不由自主地——當然,是在疫情剛剛結束的時期——認定,鑑於我們在疫情後期表現得相當好,我們可以採取比較閉關自守的方式。現政府一直在宣告美國和歐洲重新建立聯絡的重要性,對此我很贊同。這一做法很重要,但我覺得我們還沒有找到大西洋兩岸新型關係的切入口。這種聯絡的性質往往被定義為美國迴歸領導地位,但實際情況或許是,歐洲尋求的是協作性自主,不是指導。
美應接受中美共存政策
問:拜登上任前幾天,歐盟與中國簽署了一項投資和貿易保護協議。華盛頓方面想必視之為挑釁。對美歐關係與美中關係的前景而言,這說明了什麼?
答:美國政府想方設法將這一關係保持在傳統上得到認可的限度內。但拜登現在面臨的形勢是,輿論已經認定中國不僅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國家(這是實情),而且是與生俱來的敵人。
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一個大國,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都是。因此,中國的復甦不應令人驚訝,其後果是美國有史以來頭一回面對一個在經濟上可能會與自己勢均力敵、並且自古以來善於處理國際事務的國家。當年的蘇聯人可不是這樣。因此,就當前危機而言,它簡直讓人想起冷戰時期的那些問題。
問:想起冷戰?
答:是的。我們要應對的重大問題不僅僅是制止中國崛起,而且要明白,如果實現了那個目標——那是必須的,我們仍需要與這樣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共存。
關於假設的中國取得全球支配地位,我來說幾句。
中國人對歷史的看法與俄羅斯人對歷史的看法有很大不同。俄羅斯領導人自古以來沒有安全感,因為他們歷史上一直在抵禦來自各方的潛在敵人。因此,自從強大起來,他們就把影響力等同於看得見的主宰。中國的看法則更為複雜。儒家觀點認為,如果中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能力,它就能威儀天下,贏得世界其他國家的尊敬,使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國人的喜好。在帝國時期,中國按照外國在文化上與自己的接近程度對其分級,有一個部門負責給這些國家分級並執行外交政策。我們必須做好反對的準備,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樂於接受共存政策。
問:真正可靠的美歐聯盟對美國至關重要,您認為在中國問題上的戰略分歧會對大西洋兩岸關係構成切實威脅嗎?
答:假如歐洲想趁美中分歧之機撈取好處,那將使對抗變得更加尖銳、危機變得更加難以承受。我不主張對中國展開討伐,我主張形成一個共同的戰略認識,這樣局勢就不會因為不斷謀取好處而進一步惡化。
中美雙重競爭不可避免
問:您說人工智慧(AI)技術能對我們的文化產生重大影響。戰略上的新工具和新的戰爭形式不是武器,而基本上是資料。在這方面,中國有很大優勢,中國在AI競賽中勝出的可能性不小。您是否擔心最終出現一個由中國人主導的單方面的AI治理方式?
答:我對AI並不很懂。美國有必要在AI方面保持高水平的表現。但有兩個層次:佔據優勢的AI會意味著你可以碾壓一切按照市場原則運作的競爭對手。但要說中國人必定會在AI領域勝過我們,那就錯了。在AI領域,我們擁有很多創造力資產。但我們必須從整體上理解AI。在你所設想的世界裡,AI強國之間將不可避免地展開競爭。“高科技大國”是一個更好的說法。高科技的傾向是走向壟斷,這一點需要克服。
因此,就得說說碾壓對手的傾向。現在,共存取決於雙方都在堅持自身價值觀和目標的同時並不謀求打垮對手,雙方都要把共存置於追求主宰地位之上。這需要高科技國家的領導人之間達成諒解。我們必須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歐洲人尤其知道那些既不能打贏又無法結束的戰爭會帶來什麼後果。
問:但您認為和平共處能實現嗎?
答:我知道我們有責任去嘗試。人們對高科技著迷,不斷地更上一層樓。考慮到我們對這個領域的傾向和在這個領域表現出的能力,我相信我們應該能夠保持競爭力。
問:我贊同,在可預見的將來,這種雙重競爭將始終存在。
答:在中國與西方的競爭中,一個關鍵目標必須是防止它成為一場全面的AI衝突。這就是說,雖然雙方在理論上都有獲勝的能力,但誰都別運用這一能力,他們應該按照某種諒解限制這一能力。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