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治理中讓人民宜居安居——
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經濟日報記者 李春輝
近年來,上海市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城市治理中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保障人民群眾各項權利。
衛生健康有保障
《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指出,要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在閔行區古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0歲老人朱惠清激動地說,她簽約的家庭醫生劉瑋盡心盡責,自己看病十分便利。朱惠清口中的家庭醫生正是古美社群為轄區居民打造的社群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一部分。
古美社群在做細做實社群衛生服務上下功夫,守護居民健康。近年來,依託家庭醫生簽約制度、醫聯體全科門診制度和社群康復示範中心,古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將“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到社群衛生服務各方面。
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例,居民可選擇所在轄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一名家庭醫生簽約、按照居民所在區選擇一家區級醫療機構簽約、按照居民自身健康需求與就醫習慣選擇一家市級醫療衛生機構簽約,形成“1+1+1”簽約組合。家庭醫生簽約後提供健康諮詢、健康評估、獨立號源線上預約掛號等便民服務。截至今年4月,中心已完成簽約54746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28925人,簽約率為98.61%。
居民喬樺的母親患有糖尿病並伴有高血壓等其他慢性疾病,不久前曾陷入重度昏迷。經過家庭醫生上門診療,一個月後病情恢復穩定。喬樺告訴記者,家庭醫生簽約制度有效解決了居民看病的後顧之憂。
頤養天年有尊嚴
《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指出,要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實施老齡互助關愛工程,構建人口老齡化應對體系,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在養老問題上長寧區虹橋街道面臨不小壓力。街道老齡化程度深,特殊老年群體多,養老需求多,現有孤寡老人137人、獨居老人1131人、純老家庭2723戶。為此,社群透過調研列出八大養老需求,提出“嵌入式”養老辦法。
在社群建設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集合衛生服務站、機構養老服務、老年日託所等全鏈條養老服務,將養老設施嵌入社群,養老服務放在家門口,打造社群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敬老院、長者照護之家、老年活動室等“一中心、多站點”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同時,社群還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醫養結合、助餐服務、健康促進和精神文化類等下沉式服務。據虹橋街道辦事處主任郭凱介紹,去年街道共開展下沉式為老服務專案12個,服務場次630場,受益老人6萬餘人次。
美好生活有空間
坐落於黃浦江畔的楊浦濱江聚焦人民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創造宜業、宜居、宜樂的良好環境,完成了從“工業鏽帶”向“生活秀帶”的轉變,生動闡釋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
楊浦濱江是中國近代工業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這裡曾誕生了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中國最早的機械造紙廠,等等。如今,百年工業遺產正轉化成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生活空間。
在設計上,這裡保留了工業風,對永安棧房、菸草倉庫等歷史建築進行修繕保護,打造上海自來水科技館,改造工業管道,最大限度保留工業特色,讓人們“看得見歷史,記得住鄉愁”。在服務上,在5.5公里的濱江南段佈局8處黨群服務站,居民可以歇歇腳喝咖啡,讀讀書吹吹風,服務站還提供量血壓、借雨傘等免費便民服務。
同時,濱江計劃打造上海市兒童友好示範區,設立兒童自閉症活動設施,提供全生命週期的生活服務,讓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