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人口持續負增長,專家提醒:勞動力短缺敲警鐘

來源:臺海網

15歲以上民間人口是臺灣地區勞動市場的統計基礎,但“人口負成長”自2021年起已在臺灣地區的就業市場產生了化學變化,表面看似平靜無波的就業市場,其實已暗潮洶湧。

臺媒“經濟日報”撰文指出,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15歲以上民間人口和去年同期相較,已減少0.66%,在勞動力部分,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較,同樣呈現負成長0.59%。

臺灣地區人口持續負增長,專家提醒:勞動力短缺敲警鐘

面對當前臺灣人力供需缺口情勢,全臺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建議民進黨當局,應該迅速果斷請行政機構召開“勞動力會議”。現在全球各地均在世界經濟大架構下,世界競爭激烈,不進則退。

“主計總處”指出,臺灣地區人口於2020年1月升至2360.4萬人高峰後下滑,至2022年4月降至2321.5萬,兩年多來減少近40萬人,總人口減少,15歲以上民間人口自然會下滑。15歲以上民間人口於2020年12月達高峰2023.6萬人,隨後逐月下滑,2022年3月已降至2006.3萬人,一年來15歲以上民間人口已減了16萬,勞動力同期間也由1196.0萬人降至1187.5萬人。

高齡化、少子化儼然已是臺灣地區人口變動的主要趨勢,“臺灣發展微會員”副主委施克和指出,根據他們推估,臺灣地區老年人口將於2029年達幼年人口的兩倍,這將使臺灣的核心勞動力年齡持續向後遞延,2010年勞動力年齡集中在25~34歲,2020年提升至35~44歲,預估2030年將延至45~54歲。

臺灣大學副教授辛炳隆指出,長期而言,隨著勞動力數量由增轉減及產業結構轉型,臺灣將面臨人力不足問題。官方與企業都有責任共同解決缺工問題,官方除透過計劃措施增加人力外,缺工廠商必須提高待遇,改善勞動條件。

何語指出,臺灣地區勞動力退休離職平均63歲,比美國少四年,比日本少七年,比韓國少九年的工作付出,除短少的勞動力外,婦女提供勞參率也只有59%,且56歲以上勞動參與率很低,因此臺灣地區勞動力一直在減少。人口老化太高、生育率太低,未來勞動市場每年約損失18萬多人口的勞動參與率,臺灣勞動人口年年大幅短缺,這是事實情況。

臺灣“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提醒,近年來臺灣地區缺工問題愈來愈嚴重,除了少子化,臺商迴流、海外資金匯回,以及風力發電、半導體等內部投資熱絡都是主要原因。此外,還有疫情和中美貿易戰導致產業M型化,造成高科技一支獨秀吸引人才,排擠傳統產業、服務業機器替代人力,更是造成缺工和失業並存的情形,官方和企業都應正視,並儘速提出解方。(來源:海峽導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29 字。

轉載請註明: 臺灣地區人口持續負增長,專家提醒:勞動力短缺敲警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