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美國參眾兩院透過“臺灣保證法案”,一些反華議員還聯合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的駐美代表處“正名”。不過,島內對這樣的“臨去秋波”有多大效果充滿疑慮,有臺媒直言,“正名案”若成真,對臺灣恐怕是驚嚇多於驚喜。
據臺灣“中央社”22日報道,美國參眾議院表決透過高達2.3萬億美元的2021財政年度撥款法案,且納入“臺灣保證法案”。該法案分別在去年3月與4月由參議員柯頓和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恩格爾等人分別在參眾兩院提出,目前納入在撥款法案的內容採納的是眾議院版本。國會意見稱,美國政府支援臺灣持續針對不對稱戰力、促進臺灣增加“國防”支出以提供“國防”戰略的足夠資源,常態化對臺軍售以協助臺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在國際參與部分,支援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及其他適當的國際組織,並支援臺灣以會員身份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非以國家為必要條件的國際組織。國會意見同時建議檢視美國國務院對臺交往準則,要求在法案生效後180天內國務卿向參眾兩院外委會提交報告,包括對臺交往準則更新版本、“臺灣旅行法”執行情況等。
值得警惕的是,美臺一些人正聯合操弄臺北駐美代表處“正名”。據《聯合報》22日報道,美國眾議院包括“國會臺灣聯機”兩名共同主席夏波、迪馬裡等人在內,共78名眾議員日前聯名致函國務卿蓬佩奧,鼓動美國政府同意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駐美國臺灣代表處”。臺“外交部次長”曾厚仁21日坦承這是“進行中的案子”,因此有其敏感性。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追問稱,“北美事務協調會”已改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協調會”,駐美代表處若改名有何敏感?曾厚仁意有所指地稱,“對某些聽的人”敏感。他還稱,臺灣有100多個駐外代表處,“正名是外交部努力的目標,但必須時機成熟,包括把‘臺北’改成‘臺灣’,都是外交部努力的方向”。不過到了22日,臺“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又“奉曾厚仁指示”,主動澄清稱,“正名”是長期努力的目標,並不是已經在進行的案子,曾厚仁21日在“立法院”答詢時沒有充分的時間完整表達想法。此外,臺“外交部長”吳釗燮22日與美國環保署長惠勒通電話。吳釗燮感謝惠勒對臺灣的強力支援,對其因行程變動無法訪臺表示可惜。中時電子報稱,惠勒原定12月訪臺停留3天,不過此行因為看守政府的支出問題在美國引起爭議,隨即喊停。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稱,如果大家還記得,兩個月前也有類似行動,50名美國參議員致函貿易代表要求與臺灣簽署貿易協定,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道,尤其現在特朗普政府已進入看守期,不至於做出重大外交轉向。他說,過去一年來美國對臺政策異常高調,背後部分原因是為總統大選的策略操作;現在選舉已經結束,拜登政府即將上臺,新國會也將組成,推動時機實在不好,看不到成功的可能性。雅虎以“你覺得駐外代表處改名會提升臺灣的國際地位嗎?”為題進行網路投票,投票時間為21日至26日,結果不少網友認為不會。有網友直言,“靠改名換姓有用的話,世上就無難事了!況且再怎麼改也進不了聯合國”;還有人說,“別浪費公帑,先拼經濟好嗎?”
“駐美代表處更名踩進雷區”,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湯紹成22日撰文稱,12月中旬,大陸暗示正在研擬推出國家統一法,尤其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臺灣問題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由此可見,在特朗普最後一個月任期內,要如何面對美方可能的動作,正考驗北京的智慧,“而臺灣要如何避免受到傷害,更是一大挑戰”。《中國時報》22日評論稱,儘管特朗普政府已進入看守期,但從國務卿蓬佩奧公開宣稱“臺灣非中國一部分”到連續核准對臺軍售看,也有可能同意臺北代表處更名。而這種“肆無忌憚”,就連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都覺得可怕,認為特朗普確實會給臺灣無比好的升級條件,但繼續下去將會“天下大亂”。文章稱,在臺海局勢緊繃的此刻,特朗普若在卸任前同意臺北駐美代表處“正名”,可預期將會火上澆油,進一步激化兩岸緊張局勢,“這種‘天上掉下來的大禮’接手後,可能有更大的麻煩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