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下月實施分三個等級預警 啟動不同處置措施

美編趙雲萍/製圖

昨日,記者從市滇池管理局獲悉,《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地方標準將從今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什麼要制定這一地方標準?該標準具有哪些特點?滇池藍藻水華將如何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記者採訪了市滇池管理局和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相關負責人。

為何制定地方標準?

“嚴重的藍藻水華是富營養化水體的常見表徵,上世紀80年代末,滇池開始出現藍藻水華。”市滇池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受氣候影響,滇池藍藻水華週年性發生,嚴重影響了水環境功能和景觀功能。滇池被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也是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汙染防治的重點。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滇池藍藻水華的綜合防控治理,從1999年開始,每年組織開展藍藻水華的人工和機械清除工作,並將藍藻水華的預測和處理列為市委、市政府重點督查專案。但在藍藻水華暴發期,由於缺乏科學有效的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處理單位無法及時掌握藍藻水華狀況並採取相應的響應措施,嚴重影響藍藻打撈清除的成效。

“目前,滇池的藍藻水華分級主要參考《水華遙感與地面監測評價技術規範》,但該規範是基於全國富營養化湖泊的總體情況制定,未考慮滇池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不能完全滿足滇池藍藻水華預警及應急處理工作。”該負責人介紹,經市政府批准,2020年4月,由市滇池管理局牽頭,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開始起草制定《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地方標準。經過多輪考察調研和意見徵求,今年1月完成了修改定稿。

“該標準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宜性、規範性四大特點。”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總工程師何鋒說,該標準基於滇池藍藻水華週年性發生的規律,透過對歷年資料的分析,提出由發生程度(藻密度)和發生規模(水華面積比例)共同確定預警等級,滇池藍藻水華達到預警閾值時,及時釋出相應預警、啟動相應應急處理預案。

“這一標準參考了國內外現有水華監測預警、應急處理技術手段,提出的部分評價指標需要採用衛星影像、無人機、地基遙感、影片監控、水質監測、藻類監測、巡查觀測等多種方式組合分析得出,以此構成滇池藍藻水華的科學監測預警體系,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何鋒說。

預警和響應如何分級?

按照《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地方標準,將基於氣象、水文、水質、藻類群落結構及生物量變化,透過對藍藻水華優勢種類、強度及時空分佈特徵的分析,識別滇池藍藻水華髮生規律,開展水華預測,及時釋出預警資訊。

藍藻水華預警分為年度預判、季度預測、短期預警、應急預警等。其中,年度趨勢分析的時效為1年,季度預測的時效為30—90天,短期預警的時效為7—30天,應急預警的時效為3天內。

根據水華面積比例和藻密度兩個指標,將藍藻水華程度分為Ⅰ級(無水華)、Ⅱ級(無明顯水華)、Ⅲ級(輕度水華)、Ⅳ級(中度水華)、Ⅴ級(重度水華)5個級別。並明確,預警分級遵循標準規定的輕度、中度和重度水華的劃分原則,同時考慮滇池藍藻水華空間分佈的差異性,兼顧藍藻處理經濟、高效、節能、環保的要求。藍藻水華預警等級分為三級,其中,輕度水華髮布三級預警,中度水華髮布二級預警,重度水華髮布一級預警。藍藻處理單位按照預警等級,採取相應應急處理措施(詳見圖表)。

《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地方標準還明確,應急響應啟動後,可視滇池藻情發展趨勢及響應措施的實施效果,適當調整響應級別。當滇池藍藻水華造成的水體景觀影響基本消除時,應急響應終止。響應終止後,應開展水質跟蹤監測,並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合理確定監測頻次。(孫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60 字。

轉載請註明: 《滇池藍藻水華分級預警及應急處理》下月實施分三個等級預警 啟動不同處置措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