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澳大利亞悉尼,工黨黨首阿爾巴內塞在競選集會上講話。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5月21日晚,澳大利亞聯邦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工黨在國會眾議院所有151個席位中已取得超過半數的76席,大幅領先執政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的53席。工黨現任領導人阿爾巴內塞將即刻出任第31任澳大利亞總理,而澳大利亞現任總理莫里森已承認敗選,並宣佈將辭去澳大利亞自由黨領導人職務。
這場大選意味著澳大利亞政局出現巨大變化。
自1901年以來,澳大利亞工黨總共15次贏得大選,在最近9年來連續兩次大選敗北,一直處於在野地位。如今工黨因在國會眾議院斬獲席位超過半數,獲得了單獨執政的權力。
阿爾巴內塞政府將給澳大利亞政局帶來什麼變化,對國際事務持什麼樣的立場,能否改善最近3年莫里森執政期間急劇惡化的中澳關係,值得關注。
通脹和氣候變化敲響莫里森連任“喪鐘”
主導此次澳大利亞聯邦大選的主要議題,不是國際問題,而是澳大利亞國內事務。特別是澳大利亞面臨的通脹危機和氣候變化危機引發民眾強烈不滿,給莫里森的連任敲響了“喪鐘”。
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亞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創下20年來的新高。5.1%的漲幅看起來不算很高,但若與亞太經合組織其他成員國相比,則相當驚人——據估計,亞太經合組織2022年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平均漲幅約為3%。
受通脹影響,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亞電力平均價格達到了87澳元/兆瓦時,同比漲幅達141%;汽油價格從不到1.8澳元/升上漲到2.4澳元/升;澳大利亞主要城市房屋價格更是一路飆升。民眾對通脹感受強烈,直接影響了對莫里森政府的支援率。
另一方面,近年來受異常天氣影響,澳大利亞大雨、叢林山火多發。去年9月的一場山火,5個多月無法撲滅,導致周邊地區一度進入緊急狀態。而莫里森政府表現不佳,在山火頻發時甚至前往夏威夷度假,令民眾大為失望。
今年以來,工黨在屢次民調中領先於莫里森政府。大選期間,工黨又針對性地提出了每年幫助1萬名購房者分擔購房款、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等對策,最終導致莫里森黯然下臺。
新政府施策重點不在經濟而在“人”
按道理說,阿爾巴內塞政府上臺後,需要優先處理通脹、氣候變化等問題。但這些問題顯然短期內很難解決。
工黨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制定的目標比自由黨更激進,對於關閉澳大利亞燃煤電廠等政策態度積極,這意味著要解決電價上漲等問題將極為棘手。
此外,由於莫里森任期內與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係大幅惡化,工黨想改善澳大利亞出口環境,進而遏制經濟下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從競選期間公佈的內政政策看,阿爾巴內塞和工黨的施策重點不在經濟,而在“人”——這是更容易顯示政績的地方。比如,工黨政府將推進移民政策和難民政策改革,讓海外臨時移民更容易獲得永久居民身份,同時有可能提高難民簽證配額。
當然,阿爾巴內塞和工黨重視“人”的問題也是出於政治考量——改善工黨多年來在大選中的被動態勢。
工黨有強調多樣性的傳統,如果移民增加則有助於增加工黨的基本盤。譬如此次大選中,多數華裔選民對極右翼傾向明顯的莫里森政府抱有警惕,幾乎是一邊倒地投票支援了工黨。
▲5月21日,在澳大利亞悉尼工黨競選總部,電視畫面播放總理莫里森宣佈敗選畫面。圖/新華社
中澳關係的彈性空間或將有所擴大
在大選期間,工黨並沒有詳細闡述對華關係綱領。但一些跡象表明,阿爾巴內塞政府的對華立場不會出現大的轉變。
例如,在國防開支問題上,工黨與莫里森的擴軍計劃立場幾乎一致。阿爾巴內塞曾表示,工黨政府不會讓國防開支佔GDP的比重低於2%。預計將新任外交部長的黃英賢也表示,工黨將“優先提高澳大利亞的軍事力量、外交能力和經濟彈性”。
在南太平洋諸島事務上,工黨與莫里森政府立場也基本一致。在所羅門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後,黃英賢曾表示,這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外交失敗”。工黨政府已承諾將為南太平洋諸島提供5億多澳元,以維持澳大利亞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這一舉動表明與中國競爭的心態。
此外,阿爾巴內塞政府也不會退出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英澳三方安全機制(AUKUS)等現有機制。
儘管如此,與莫里森時期相比,中澳關係的彈性空間仍有可能擴大。
澳大利亞政壇一些人士也承認,導致中澳關係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莫里森透過用侵略性、挑釁性語言挑釁中國,以圖扮演澳大利亞國家安全捍衛者的形象,但顯然做得很失敗。工黨政府大機率會減少類似的語言攻擊。
另一方面,工黨的對華溝通渠道比自由黨更暢通。在陸克文、吉拉德當總理時期,工黨強調澳大利亞必須重視與亞洲國家,特別是與中國的關係。阿爾巴內塞能否彌合陸克文、吉拉德、斯旺等黨內大佬的分歧,重新在工黨形成穩定的、建設性的對華立場,值得繼續關注。
撰稿/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劉昀昀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