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媽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和女兒的一段日常。
因為要去打針了,女兒高興地手舞足蹈、一直轉圈圈,十分期待。
媽媽問她為什麼這麼高興。女兒說:“要打針吶!”然後繼續轉圈圈。在去醫院的路上,孩子還笑嘻嘻地和媽媽說要告訴醫生輕點打。
然而這種喜悅只持續到了打針一秒。
當針頭扎向她的胳膊時,這個孩子的臉委屈得快擰到一起了,隨即就開始哇哇大哭。打完之後又哭了一場,在觀察室委屈地又哭了一次。
媽媽又問她:“你剛才不是還很開心嗎?現在還開心嗎?”
孩子一邊抽泣,一邊說:“不開心。這不是打針。是針打我。”
事後,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在網路上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都想知道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後來,媽媽也很快以影片的方式再次回應。
“你還要打針嗎?”
“我不打!”
“不打嗎?打完針還可以買氣球!”
聽到氣球的孩子非常高興,但是還是說:“不打了吧!”
媽媽追問為什麼,她說害怕。
媽媽調侃她說:“你之前不是很高興嗎?”
女兒低著頭說:“我年輕不懂事!”
這一段對話,逗笑了大傢伙。很多網友都說,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十分害怕打針。有的小孩子甚至看到穿著白大褂的人就會躲得遠遠的。有的大人把醫生、打針作為孩子不聽話的懲罰,總是說:“不聽話就去打針!”
用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孩子更加畏懼打針,還會讓孩子膽子越來越小。你知道娃娃為什麼都害怕扎針嗎?原因都在這。
1、心理原因
舉一個不是十分恰當的例子。有的人在訓練自己的狗狗聽命令來吃飯的時候,會先拿出食物放在它面前,同時搖搖鈴鐺把食物餵給它。反覆幾次,有鈴聲就有食物,印在了它的腦子裡。即使下次食物還沒出現,它也會聽到指令後就會過來等。這是一種正常反應。
很多小寶寶第一次打針的時候,並不會出現還沒見針就開始哭的情況。反倒是打針有了一兩次的經歷,開始有了這樣的反應。這就是針和醫生帶給他們的恐懼感導致的。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2、外界原因
有的大人為了教育孩子,總是醜化醫生和打針這件事情。每次孩子做錯什麼事情,總是拿打針嚇唬他們。還有的家長騙孩子說,打針一點都不疼!
雖然我都二十多歲了,但是每次打針的時候我也能感覺到針扎進肉裡了。蚊子咬我是感覺不出來的。更何況是細皮嫩肉的孩子呢?
還有一種說法更過分——因為打針哭太丟人。
上面任何一種行為都會激發孩子內心的恐懼,然而,大部分情況下這幾種情況總是先後出現在要打針的小朋友身上。
面對這樣的問題,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和孩子說。
1、實話實說
在打針之前,直接告訴孩子,這樣會有一點疼,但是大家都可以接受,打了針身體就可以健健康康了。比上來就欺騙孩子說不疼,讓他自己在打針的時候形成心理落差要好得多。
當你告訴他了真實的感受,他就會提前做好準備,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就不會反應那麼激烈了。
2、用鼓勵代替批評
在上學的時候,一些疫苗會在學校集中接種。每次,老師都是把平時打針不哭的孩子和一個愛哭的人分到一組,兩兩結伴去打針。後來,勇敢的孩子就變多了。其實,你越因為這樣的事情批評孩子膽子小,他就會越發害怕扎針。
相反,如果你能夠鼓勵他,面對每一次進步都能知道自己又變得勇敢了一些,他就會為自己感到自豪。即使感覺到有一些痛,他也會為了得到鼓勵,去做一個勇敢的小孩。
有一位聰明的寶媽為了不讓孩子害怕扎針,對孩子說:“你生病了!身體裡都是小怪獸,現在護士阿姨把裝著奧特曼的液體放進你的身體裡,他們就會幫你去打敗怪獸了!這樣你可以快點好起來!你可以為這些小勇士們忍受一下疼痛嗎?”孩子勇敢地伸出了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