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讀賣新聞》9月4日刊發題為《貿易摩擦讓美國總統選舉蒙上陰影》一文,作者為日本慶應大學教授竹森俊平。文章摘編如下: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將讓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蒙上陰影。如何與出口實力得以恢復的中國打交道,將成為此次競選中的爭論焦點之一。
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大國的行為,大致上決定著世界的動向。最近幾年這兩個國家關係緊張,發生了貿易戰。美中關係在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中也會成為焦點。
美國部分地區選民的支援票,有流向持極端立場候選人的傾向。白人的支援票會流向共和黨極右翼也就是特朗普這樣的候選人,但是,拉美裔、黑人等少數族裔的支援票,將會流向民主黨極左翼候選人。
由於選民的支援分散到左右兩翼,因此民主黨內的穩健派、一直支援傳統自由貿易的候選人所獲支援將減少。而民主黨穩健派的支援率降低,總體來說對共和黨候選人有利。
從上述分析可以解讀出美國政治的潮流。在民主黨預選中,一開始支援率較低的穩健派拜登,最終獲得的支援率也並不高。之所以他能贏得預選,是因為民主黨希望阻止特朗普連任,進而確定了對普通民眾具有號召力的這名候選人。
即便如此,出於對少數族裔的照顧,卡瑪拉·哈里斯被定為副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立即把民主黨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稱為美國曆史上最左翼的候選人。他還針對威斯康星州、俄勒岡州的反對歧視黑人示威活動,呼籲加強治安管理,以爭取白人選民。他似乎打算突出“右派對左派”“白人對少數族裔”的矛盾,以此來應對選戰。
為對抗中國,特朗普政府對許多進口商品徵收25%的高額關稅,但並沒有跡象顯示製造業因此而回歸美國。儘管美國不斷加徵關稅,還試圖將華為技術公司這樣的尖端技術企業排擠出美國和盟國,但中國的出口實力似乎仍然強勁。
為防控疫情而採取的隔離措施,使得全球消費急劇下降。即便如此,醫療用品、口罩、生活必需品等必不可少的消費依然存在。而現在具有生產能力、能夠提供上述消費品的只有中國。
在新冠疫情下,“要生命還是要生活”的兩難選擇在全球範圍成為熱議話題。如果為了保護生命而嚴格採取隔離措施,生活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人們面臨著優先選擇哪一方面的問題。
然而從中國的經驗看,顯然不存在兩難的情況。首先是要嚴格控制感染。做到了這一點,接下來才可能恢復生產。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