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養一個孩子要花費多少精力和金錢?這一直是個熱議的話題,也是很多人不敢輕易要孩子的原因。有人說掙得多就給孩子多花,掙得少就儘量不花,但在現實生活中並非這麼簡單。
有個媽媽發帖子吐槽說“孩子讀大學,我每週都給她300生活費了,她卻還不知足,跟我大吵一架,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早知道當初還不如不要生下她,我自己吃喝玩樂不香嗎?”
本以為這個帖子會得到大家的支援,卻沒想到引來無數網友的嘲諷和謾罵,甚至有人說反話刺激她說:“你怎麼不按頓給孩子錢呢?”
更是有人曬出了2019年全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的統計圖,並稱因為經歷了疫情,物價又在上漲,圖中的錢數早就不夠了。
我想起前兩天看到的一段影片,講得就是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這樣說的:平日食堂吃飯,早飯一碗粥一個餅5塊,中午一葷一素一米飯10塊,晚上就簡單吃個炒飯8塊,一天就是23塊,日常吃飽一個月四捨五入700塊。偶爾再買點水果,一週一次,一次10塊,一個月就是40塊。每個月還得買點日用品,60塊錢左右,買點零食奶茶啥的100塊,還得跟朋友一起出去改善改善伙食,一個月大概出去兩次,人均200塊。交通費話費網費150塊,和朋友出去玩200塊,化妝品護膚品200塊,再買點衣服褲子鞋啥的400塊,上述合計大概2000塊左右,還是在沒有物件且平價消費的前提下。
乍一聽,貌似確實都不能省呢,這個2000好像是最低標準了,難怪廣大網友去嘲諷那個吐槽的媽媽,不過仔細看了評論區,還是有很多不同意見的:
有的說,我抽菸600,吃飯1000左右,其他花銷基本沒有,把煙戒了的話......算了,飯都可以不抽,煙不能不抽,不過不抽菸的人,1000足富裕了吧。
有的說,關鍵得找個物件,有了物件之後就能省點了,當然是指女生,男生的話,一旦戀愛,消費就上去了。
有的說,跟朋友出去玩200?那出去兩次,是不是就得加到400?這有點太誇張了吧,那我一個月1000是不是不該過得這麼好啊?我同學還有一週一百的呢,人家也沒少吃少玩的,難道人家是荒野求生?
還有的說,這個統計不科學,化妝品護膚品需要月月都買嗎?水果一週一次也不夠,我是很佩服一週只吃一次水果的人,臣妾做不到啊。另外,這個食堂的飯菜這麼便宜的嗎?
由此可見,生活費給多少?到底夠不夠孩子用?還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事。
那麼,孩子的生活費真的給少了的話,會導致哪些不良影響嗎?
很多孩子錢不夠花,無法跟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出去玩,慢慢地就會因為囊中羞澀而故意避開這些活動,變得孤立無助;有的孩子因為非常想要錢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就不擇手段地去搞錢來,什麼借高利貸、出賣身體之類的,後果不堪設想;還有一些孩子因為父母給錢少,跟父母吵架,親子關係急劇下降,就像那個吐槽的媽媽一樣。
退一萬步說,不管孩子因為缺錢產生了什麼不良行為,都跟家長的教育不到位脫不開干係,雖然每個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比不同,但家長如果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他們就不會因為生活費的多少產生各種問題。
讓孩子知道有些地方是該花錢的,那就不用去想辦法省錢,更不要表現得很小氣,讓人看不起。而有些地方是不需要過多的花錢的,那就能省則省,不要怕被人嘲笑而愣充有錢,比如充大方請客等等。
讓孩子明白,只要是正常的行為,經父母衡量後都會給予滿足,但超過家庭預算的事情,還是要三思而後行。
外面世界的誘惑很多,一些高消費的場所和事物總會吸引著孩子,這個時候就要求孩子有基本的自控能力,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要告訴他們某些行為是絕對要禁止的,如出賣身體、借高利貸等等。
父母多帶孩子知曉這方面的事情,讓他們有足夠的閱歷,就不會輕易被誘惑,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避免不必要的開銷,比如黃、賭、毒等。
如果家庭條件實在不好,父母負擔不起額外的費用,也可以教育孩子透過自己的力量去獲取收益,一來能鍛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二來還可以為家裡減輕壓力。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善於去發現孩子的專長,找到最適合他們的賺錢方式。
這樣幫孩子去樹立金錢觀、消費觀等正確觀念,讓他們知道賺錢的辛苦,也能給他們不當的行為一些警示。
今日話題:你覺得這個吐槽的媽媽做得對嗎?你認為現在的學生每月要多少生活費才夠?你和你身邊的人都是什麼樣的情況?歡迎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