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盛頓在打一場必輸的對華遊戲
澳大利亞《東亞評論》5月9日文章,原題:華盛頓正在打一場必輸的對華遊戲 美國最新的對華政策最終會是自取其敗。現在的美中關係體現了弗里曼的戰略動態第三定律,即每一個敵對行為都招致更加敵對的反應。如果這是一場國際象棋比賽,那華盛頓將是容易認輸的一方。美國是一個開局咄咄逼人、卻毫無章法的棋手,根本沒有什麼戰略。
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華盛頓擔心中國可能在競爭中超過美國,為此透過不斷升級的“極限施壓”來削弱中國。華盛頓視中國為美國軍事優勢的威脅,並試圖遏制。然而(結果是),美國農民已失去240億美元中國市場的大部分。美國公司不得不接受更低利潤,削減工資和工作崗位,推遲加薪,並提高美國消費品的價格。管控貿易已令美國失去24.5萬個就業崗位,其國內生產總值減少約3200億美元。美國家庭平均每年為消費品多支出1277美元。相比之下,中國2020年貿易順差創新高,達到5350億美元。北京透過降低壁壘,與美國以外的很多國家達成自貿協議,併發起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來取代被美國破壞的世貿組織的功能——這提高了北京自身地位。
中國並沒停下腳步,在教育方面的投資每年增加8%,科研投資如今幾乎與美國持平,並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美國的投資則在下降。中國的基礎設施受到普遍羨慕。中國已成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中國也面臨許多問題,但正有條不紊地去解決。
中國帶來的主要挑戰不是軍事上的,而是經濟和技術上的。美國卻一味從軍事上做準備。中國成了美國冷戰後“缺少敵人綜合徵”的解藥,也是美國國防開支“愜意”的驅動力。然而,美國的飛機和戰艦總是挑釁性地在中國邊界周圍活動,但美國海岸並沒有中國的飛機和艦船。美國的軍事基地環繞中國,而美國附近卻沒有中國的基地。儘管如此,華盛頓還在提升國防預算。但從長遠來看,別指望在中國的地盤打敗中國。
各國無一例外地希望有多邊支援來應對挑戰,而不是美國的單邊對抗。他們希望在最大化主權的情況下接納中國,而不是讓中國成為敵人。若美國堅持對抗(中國),將發現自己越來越被孤立。
當今世界的許多問題,沒有中國參與就無法解決。美國需要對華合作,改革全球治理,解決共同關心的全球問題,如環境惡化、大流行病、核擴散、全球經濟和金融不穩定、全球貧困,併為新技術制定標準。美國還應與中國合作,緩解從美元霸權到多邊貨幣秩序的必然過渡;利用而不是抵制“一帶一路”倡議,從其機遇和互聯互通中獲益;擴大領事關係,恢復交流,推動有關中國研究以增進對華瞭解。
美國對華政策應該成為新的、更廣泛的亞洲戰略的一部分,而不是與其他亞洲國家關係的決定因素。刺激中國鄰國對美國的依賴,將令他們捲入美中利益衝突,卻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為了與中國(在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地位,美國須更新競爭能力,建設一個治理明顯更好、教育更好、更平等、更開放、更創新、更健康和更自由的社會。▲(作者傅立民曾作為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的首席中文翻譯陪同訪華,之後他先後在國務院主管中國事務、擔任美國駐華公使和助理國防部長,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