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七十二變”!穿上防護服,社會工作者迅速變身各種角色

穿上防護服,社會工作者紛紛化身“大白”、“小藍”,投入到社群疫情防控工作中。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社會工作者雖沒有“三頭六臂”,卻有著“七十二變”。他們迅速變身各種角色,發揮專業優勢,連結社會資源,幫扶特殊群體,化解突發情況,為社群居民提供精準且有溫度的服務。

社工“搬運工”拉來6000斤蔬菜

5月29日,房山區拱辰街道綠地花都苑社群解除管控措施。“解封”前一天,在社群“愛心菜站”微信群裡,青年匯社工張宇發了一段長長的文字:“隨著解封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的物資供應也即將結束。希望這段日子能成為我們往後美好的回憶……”

看我“七十二變”!穿上防護服,社會工作者迅速變身各種角色

綠地花都苑社群青年匯志願者為居民分發生活物資

受疫情影響,5月14日,綠地花都苑社群被劃定為管控區域,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的管理措施。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生活慢了下來,許多居民不能出小區,就透過各種網購平臺或微信群買菜。

參與社群防控工作期間,張宇發現,居民買菜的這些渠道不太穩定,要麼經常配送延遲,要麼種類有限。他還發現,受疫情影響,一些商家因為無法營業,導致大量食材賣不出去。他頓時有了一個想法,搭建一個平臺,為居民增加一個買菜的渠道,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一個對接的視窗。

“都是實體店,可以保證質量。”張宇把想法跟居民一說,大夥紛紛贊同。他買來平臺軟體,又對接商家,不到三天就把線上平臺搭建起來。他還約法三章:一定是正規商家,配送員必須每天做核酸,下單後必須及時配送。透過大家的口口相傳,加入平臺的商家越來越多,居民的“菜籃子”也越來越豐富。到社群解封時,這個平臺已為社群居民提供蔬菜肉蛋6200餘斤,點心2600餘份,生活用品300餘件。

在居民眼裡,張宇儼然已成為社群保供的“大隊長”。如今“光榮下崗”,他卻說自己收穫滿滿。張宇說,他僅僅是發揮了專業社工的作用,幫助對接社會資源,只是一個“搬運工”。讓他備感欣慰的是,平臺不但幫了居民的忙,還增進了大家之間的瞭解,讓社群更加和諧。

“將來疫情消散,這個群也不會刪除,我們還要在一起分享生活的美好。”微信群裡,張宇向大家發出邀約。

社群“分診員”守護生命通道

疫情期間,封管控小區的就醫問題是個大問題。

在通州區通運街道牡丹園社群,來自近鄰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駐站社工魯清香成了一名“分診員”,負責處理居民的就醫需求。牡丹園社群有29棟居民樓,數千名居民。封管控期間,魯清香一天要打上百個電話,一面對接居民,一面對接街道、醫院,確保社群“生命通道”暢通。

“我們要讓居民儘快看上病,又要嚴格遵守防控流程,避免感染風險。”魯清香透過摸排發現,小區有4個透析病人,還有幾個需要定期做檢查的孕婦。除了這些定期就醫的需求,魯清香面臨更多的,則是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比如孩子從單槓上掉下來了,有的居民被貓狗咬了,還有居民崴了腳,有的傷口要拆線,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

一天早上,魯清香接到樓門長反饋,一位居民小腿疼得厲害。魯清香撥通居民電話,發現對方說話有氣無力,特別虛弱。魯清香提交就醫申請後,再次聯絡對方時,接電話的成了居民的女兒:“我媽媽疼得說不出話來了,我害怕……”魯清香瞭解到,居民家中只有母女二人,於是趕緊上門檢視。

魯清香發現,居民的小腿腫脹得厲害。她將情況彙報給社群書記,經過緊急協調,病人透過“緊急閉環管理機制”被送往醫院。到了醫院她才知道,病人患有糖尿病引發的下肢感染。如果晚來一步,恐怕要面臨截肢的風險。事後,病人家屬送來錦旗感謝,讓魯清香很有成就感。

其實,魯清香並不是醫學專業出身。她畢業剛剛兩年,是一位初出茅廬的“95後”社工。這次參與社群疫情防控,讓她迅速成長。“前輩教導我說,在疫情面前,社工應該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在堅持中見專業。”

看我“七十二變”!穿上防護服,社會工作者迅速變身各種角色

魯清香在核酸檢測點為小朋友進行資訊錄入

“養老管家”線上線下都不閒著

目前,本市共有7.68萬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社會工作者已經成為參與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社會服務的重要力量。本輪疫情以來,本市釋出《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社群防控社會工作服務指引》,全市社會工作服務平臺、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積極響應,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在海淀區學院路街道,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謝樂樂堅守“老年熱線”,平均每個月要打一千多個電話。本輪疫情發生後,上門服務暫停,這條熱線就成了街道和老人之間的連心橋。

這條原本是對居家養老服務進行回訪的熱線,疫情期間承擔了電話巡視探訪和心理疏導的功能。“有的電話根本掛不掉,老人因為疫情影響心中煩悶,常常聊起來就沒完沒了。”謝樂樂說,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她和同事們總會耐心地聽老人把話說完。

謝樂樂發現,這些老人往往文化程度比較高,生活上啥都不缺,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比較高。疫情什麼時候能夠結束,活動中心什麼時候開放,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疫情之中,社會工作者在線上堅持服務,讓老人不孤獨。

線上下,謝樂樂和同事們也不閒著,除了參與社群核酸檢測,社工們還透過各種形式為老年人服務。在地大二社群,謝樂樂發現一位高齡老人自己照顧老伴困難,於是幫助她申請了家庭養老床位。她還組織起一支由12名活力老人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參與社群防控工作,贏得了一致好評。

看我“七十二變”!穿上防護服,社會工作者迅速變身各種角色

謝樂樂(藍色防護服)在社群參與核酸檢測服務

據瞭解,在本輪疫情中,全市50餘家社工機構累計出動社工3000餘人次,協助屬地進行資料篩查、物資整理、核酸檢測、志願者招募、慈善資源連結等工作,為築牢疫情防控社群防線各顯身手。

“我們更瞭解社群居民,所以把抗疫當成分內之事,這是我們社會工作者的職責所在。”謝樂樂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38 字。

轉載請註明: 看我“七十二變”!穿上防護服,社會工作者迅速變身各種角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