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丹 見習記者 丁安順
7月3日13時30分左右,濟寧市任城區紅星路洸府河橋上,一名年輕女子從10米高的橋上落水。危急時刻,恰巧路過的孫勝瑜奮不顧身跳河施救,儘管下沉好幾次、喝了好幾口河水,他還是將該女子成功救上岸。齊魯晚報刊發該新聞後,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任城區阜橋街道辦事處授予孫勝瑜“最美阜橋人”稱號,並著手為他申報見義勇為事蹟。
見義勇為
熟悉他的人都不意外
“當天下午朋友給我發了影片,我才知道這件事。”孫勝瑜的妻子趙女士說,救人後孫勝瑜並沒跟自己說,而是像沒事兒人一樣照常上班去了。洸府河是濟寧市的排洪河道,本就又深又寬,河底還藏著半人多高的淤泥,再加上幾天前濟寧市普降大雨,排洪後的洸府河水流也更急了。不僅如此,水中救援對技巧、體力、心理要求極為嚴苛,容不下絲毫失誤。“太危險了,看著影片我直接嚇哭了。”趙女士對丈夫的行為十分擔憂,但她又一點兒也不意外,他本就是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以前我們一起去旅遊,就連在路上看到一隻青蛙,他都要幫它找水喝,生怕青蛙被渴死。”趙女士說。
孫勝瑜的英勇事蹟被刊發後,省外的戰友們也紛紛打來電話為他點贊。孫勝瑜說,自己的行為在戰友們的意料之中。“他們都知道,我始終有一顆軍旅情懷!”危險面前絕不可能當逃兵。孫勝瑜16歲入伍,接受了四年的學習與訓練,“這個年紀正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那時接受的教育能影響一輩子。”1990年參軍後,軍人的使命、擔當深深烙進孫勝瑜的骨子裡,即使退役近三十年仍不改色。
“事情的成與不成都是日常的累積。”救人發生三天後,孫勝瑜在朋友圈寫下這句感受,也是回望和總結。他說精神、思想上的累積以及對“退伍不褪色”的執念才讓他義無反顧的衝上前。
凡人善舉
被授“最美阜橋人”
7月3日,齊魯晚報採訪孫勝瑜時,他沉浸在激動、緊張中“還沒緩過來”。接下來的幾天,讚譽紛至沓來,讓他很自豪自己做對了。不過,隨著激動褪去,後怕、擔心也湧上心頭,令他五味雜陳,“平時游泳館經常遊5千米、1萬米,但當天拖著落水女子游了20米就精疲力盡了。緩下來後,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6號那天下雨,只看著雨水心裡都覺得很難受。”孫勝瑜說,他平時酷愛游泳,但救人後這幾天沒下過水。
救人的事兒,家裡人還並不完全知道,“老母親80多歲了,女兒還在上高一,怕她們擔心,沒敢跟她們說。”知道孫勝瑜救人的二姐後怕得一天沒吃飯,看到孫勝瑜救人影片的妻子直接被嚇哭,孫勝瑜本人更是知道其中兇險:拖著落水女子快到岸邊時,“體力基本耗盡了,身體不由自由地往下沉,喝了好幾口水。”然而,當記者問他再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時,孫勝瑜斬釘截鐵地說了三個字:“衝上去!”
“您作為阜橋街道居民,不顧個人安危,勇敢挺身而出,以凡人善舉彰顯大義大愛,展示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彰顯了阜橋人的膽識和擔當。同時,您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軍人‘離軍不離黨、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良好風貌和高尚情操。”阜橋街道辦事處頒發給孫勝瑜的表揚信中寫到,孫勝瑜為阜橋街道居民,為濟寧的每一位市民展現了榜樣的力量。阜橋街道為孫勝瑜頒發了“最美阜橋人”證書、綬帶。
“孫老師英勇救人的事蹟是我們阜橋街道,也是退役軍人群體的驕傲。我們將進一步做好宣傳發揚工作,弘揚社會正能量。”阜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馮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