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客氣地說,雪佛蘭近年來沒出過啥激動人心的車,直到這款Blazer EV的出現。
Blazer的名號可追溯至1969年。它最初是一款全尺寸、基於卡車打造的雙門車型,名為K5 Blazer,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基於S-10皮卡搖身變成了稍小一點的SUV車身樣式。1992年,K5 Blazer迎來了第三代車型,起初搭載5.7L V8,後期增加了6.5L柴油V8。2005年,隨著第四代Blazer的停產,這個名稱便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然而,2018年底,雪佛蘭重新啟用了Blazer名稱。此時的它已經變成一臺現代化的中大型城市SUV,和硬派的前輩們可以說毫無傳承關係。這臺車也經上汽通用國產,中文名叫開拓者,現在仍然在售。
Blazer幾十年來的改變,無論原始還是現代,最多隻能說是演化,但Blazer EV絕對稱得上基因突變了。它的輪圈巨大,最大可達22英寸,而且靠近車身四角,車尾緊湊,車身低矮。從如此接近跨界車的車身比例來看,能猜到它的操控效能不會弱。再加上這是一臺純電車型,天生具備快跑的素質。如果說燃油版的Blazer是施瓦辛格,Blazer EV或許更像博爾特——總之就是調性迥異。
有必要澄清一下的是,Blazer EV和Blazer(也就是開拓者),在技術層面沒有多大關聯,Blazer EV也並不是Blazer的油改電車型。Blazer EV基於通用奧特能電動車平臺打造,同平臺的車型有凱迪拉克LYRIQ銳歌——新推出的旗艦電動車。
造型,顯然是Blazer EV讓人激動的一大原因。除了前文提到的優美動感的身材比例,它的細節設計同樣經得起推敲。比如它造型犀利的貫穿式頭燈,和前槓的造型搭配得很好,而且雪佛蘭車標也可以點亮,比較酷炫。貫穿式燈組如今已不新鮮,但Blazer EV的貫穿式頭燈,不僅體現了未來感,還能看到老雪佛蘭車型的影子,既有創新又有傳承。
根據不同版本,它的前臉有對應的造型。有的沒有“大嘴”,有的張著黑色“大嘴”,還有的不僅有“大嘴”,更有“獠牙”。幾款大尺寸的輪圈造型也很有力量感,和蓄勢待發的車身相得益彰。充電口則和翼子板上的凹陷融為一體,十分和諧。
側面是Blazer EV最精彩的角度。按說它和凱迪拉克LYRIQ的血緣接近,尺寸應該也是接近的,但從圖片上你很難看出它是一臺車長5米左右的大車。這得益於它的短前後懸、窄車窗、後門短等設計。另外,從車頭拉出的一條線,很好地營造了前後輪拱隆起的肌肉感,加上車門處層次豐富的光影,也使得它看起來緊湊運動。
與車頭的設計不同,Blazer EV沒有采用貫穿式尾燈設計,而是兩個像中國古代兵器戈的形狀,也像凱迪拉克的燈組轉90度擺放。雖然尾部的造型比較簡單,但它也凹凸有致,彰顯了足夠的力量感。
它的內飾佈局比較傳統,17.7英寸的中控屏和11英寸的儀表盤都在它們應該在的位置,造型也沒多大新意,而且保留了實體按鍵。但有一說一,這套內飾在雪佛蘭的陣營中算得上十分新潮了,尤其是和燃油版開拓者相比——雪佛蘭要是早兩年把這套內飾做出來就好了。
在配置方面,Blazer EV會是雪佛蘭中的第一梯隊。將標配雪佛蘭安全輔助技術套件,包括緊急制動、前部碰撞預警、行人保護緊急制動、車道保持輔助、車道偏離預警及智慧大燈等,通用Super Cruise高階駕駛輔助系統也不會缺席。
關於動力引數,官方只公佈了部分資訊。Blazer EV高效能版的最大功率為415kW,峰值扭矩879N·m,0-96km/h加速時間小於4秒,最高續航可達515km。有意思的是,根據不同配置,它將有前驅、後驅、四驅的版本。果然,純電車的動力佈局就是為所欲為。
另外,Blazer EV還將推出警用版,配備最高規格的電池組和動力系統,剎車卡鉗為Brembo,內飾也做了警用化的改造。相信不久之後,我們就能在電影中見到這臺車了。
Blazer EV的售價約為4.5-6.6萬美元,LYRIQ的售價為6.3萬美元起,而國產版LYRIQ銳歌的售價為43.97-47.97萬人民幣。可見,國產LYRIQ銳歌的售價和海外接近,據此推測國產版Blazer EV售價應該在30-45萬人民幣的區間內。不過,Blazer EV在2023年夏季才在海外上市,如果進入國內,也得等一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