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這畫面刺痛人心
最近,兩個與老人有關的影片牽動人心。一個在社群,工作人員告訴一名獨自冒著寒風大雨到櫃檯交醫保的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自己手機支付。這讓影片中的老奶奶不知所措,滿臉無助的神情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另一個在銀行,為啟用社保卡,一名94歲的老人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老人膝蓋彎曲,十分吃力,實在讓人不忍看下去。
兩起事件在網上發酵後,有關部門和單位作出回應,表達歉意也解決了問題,然而回想起影片中老人窘迫的表情,仍不免心酸。每個人終將老去,你我一樣,總會有跟不上的一天,難道那時就只能接受這樣的尷尬與困頓麼?無論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還是提供商業服務的提供者,都不應忽略這樣的群體。
新技術運用應提供更多選擇,而不能簡單做“減法”。網路支付、人臉識別等技術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加強推廣無可厚非。不過,在這些技術運用中,要充分考慮各群體接受習慣和實際困難,特別是對那些缺少技術條件或者技能的人群,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應成為新技術運用的基本理念。
技術更不是便民意識淡漠的“擋箭牌”。在上述影片中,無論拒絕用現金交醫保,還是讓老年人被抬到銀行啟用社保卡,不僅背離情理,也明顯不符合有關規定,這首先還是便民意識淡漠的問題。對老人群體,不能粗暴拒絕、冷言冷語,更不能人為製造麻煩,折騰他們。只考慮自己方便,不考慮公眾方便,這樣的服務提供者理應受到輿論批評。
我們也看到,很多地方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需要,設定了很多便民的措施。有些火車站專門為老人提供“無健康碼通道”,暖心之舉獲得眾人點贊。以遠端認證為例,監管部門也曾明確提出,對行動不便者要提供上門服務,讓認證物件切實感受到服務帶來的便捷和尊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對老齡化時代,希望我們的辦事機構、視窗單位、服務人員都能多些換位思考,利用好數字技術,真正讓老年人群體感受到服務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