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2020年,你會如何描述?也許是艱難,也許是特殊,總之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你所經歷的2020年是怎樣的?生活和工作又發生了哪些改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別推出“面孔2020”年終融媒報道,回訪拍攝20位人物,以口述、紀實的形式來回望他們的2020,展望2021。不平凡的2020,每個人都是時代的英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高雅潔 李自強
因為一個夙願,海歸博士許明哲放棄高薪工作,紮根鄉村,為患病的特殊孩子築起一個家。
一晃十年,他幾乎每天都和三十幾個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待在一起。打掃衛生、修繕院子、買菜做飯、給孩子們穿衣穿襪子、調解哭鬧不停的孩子……
他日復一日操心勞力,頭髮從黑變白……換來了孩子們有了些許生活自理能力,還能識些字、背古詩、唱歌。
還願:博士攜妻女回國做善事
12月2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了位於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的“同行之家”。據瞭解,“同行之家”創始人許明哲曾留學韓國並取得了奈米高分子材料博士學位,後又在美國定居創業。但他選擇放棄一切,只為歸國完成一份夙願。
當問起許明哲建立“同行之家”的緣由時,他表示,一是因為自己幼年時的家庭遭遇,父親酗酒並時常有暴力行為,夏日的籬笆、冬日的牛棚,反而是讓他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好好守護母親”給予他成長的力量——這樣的經歷讓他想要幫助那些遭受家暴暴力以及失去親人的孩子們。
另一原因是他在韓讀博期間,15個月大的女兒突發高燒休克,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作為父親,面對病重孩子時的無助,讓他只能默默祈禱。“那時候我就發誓,如果孩子能活下來,我一定感恩,多做善事。”幸運的是孩子醒過來了,在他畢業赴美工作6年後,決定攜妻女回國,完成當初的心願。
剛開始許明哲決定回國創辦“同行之家”的時候,身邊親朋好友也有“不理解”的聲音,家裡老人認為許明哲夫妻倆是“踩著雲彩生活”,沒什麼現實感。隨著時間的推移,親友們看到這種善行實打實幫助了很多家庭,也理解了許明哲的決定,並積極予以支援和幫助。“近十年來,我不曾後悔過,我很喜歡做這樣的事,也覺得自己很適合做這件事,跟孩子們在一起我的心態是很好的,每天都充實。”許明哲說。
因為做了善事,許明哲覺得自己和家人也“幸運”了起來。今年許明哲的妻子在院子裡收拾紙箱時,一個孩子無意打中了她的腹部,後來腹部的疼痛感一直沒有消失,經過檢查發現是胃癌早期。“有的時候事情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這件事可能我們就不會及早發現病症,所以我對這件事是感恩的。”
無悔:十年開支超三百萬
從哈爾濱到昆明,許明哲考察了八個城市,最終選擇在氣候、環境都適合孩子成長生活的青島為特殊兒童“築巢”。2011年,許明哲拿出數十萬積蓄在即墨創辦“同行之家”。2017年年底,“同行之家”搬到了嶗山區王哥莊街道,他租下一座一千平的舊廠房,投入40萬,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親手參與所有的裝修粉刷佈置等工作,為特殊兒童們搭建起了一個學習生活的新“家”。
“起初很多人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照顧的,但隨著長時間地交往,大家口口相傳,來這裡的孩子也就逐漸從幾個增加到了幾十個。”許明哲介紹,這裡的孩子都不同程度患有自閉症、唐氏綜合徵、多動症、語言或肢體障礙、智商低下、精神薄弱等疾病,年齡從七歲到二十幾歲不等,多為青島各區的特殊兒童和一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
“能給更多的家庭帶去希望,這件事就是值得的。”許明哲說,這些孩子的家庭條件大都不好,孩子們又需要時時照顧,大多數的父母無法工作,無法保障經濟來源。沒有“同行之家”時,大部分孩子只能待在家裡,鮮少與外界溝通,更不利於這部分孩子的身心成長。
“同行之家”現在有近35個孩子,加上廚師、保潔和陪讀的家長,許明哲和妻子每天免費為50多個人提供一日三餐,菜色搭配豐富,有肉、蔬菜、雞蛋,而且還保證給孩子提供牛奶、酸奶和水果。許明哲介紹,每天早上7點半,家長就把孩子送過來,下午五點左右,家長再把孩子接回去,家長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
維持“同行之家”的運轉是一比不小的費用,平均每月支出3萬多元,從創辦到現在近10年來總開銷已超300萬元,而這些費用大部分來自夫妻二人的積蓄和海外房產租金,另一部分來自社會捐贈。“社會上越來越多的朋友伸出援手,我們現在的冰櫃、活動室的大螢幕都是他們捐的。有時候朋友們看著我們缺什麼,經常會買了送過來,我們很感動,也感恩有這麼多愛心人士與我們一路同行。”
鋪路:
開烘焙坊教孩子一技之長
從最初的五六個孩子到後來最多時54個孩子,“同行之家”十年來約有上百名孩子在此留下了學習、生活的痕跡,這個“家”也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關注和認可。許明哲每天都與孩子們待在一起,幫他們糾正行為習慣。“孩子們很多不良習慣都改正了,比如說不再隨地大小便、隨手扔垃圾,飯前洗手,稍大一點的孩子學會了洗碗、擇菜、削皮、準備食材,小一點的孩子也能幫助打掃,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這樣一個充滿愛的地方還吸引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到來,許多企業、教育機構、許明哲的親友不時來到這裡看望孩子,為他們帶來禮物和生活必需品,陪孩子們玩耍,孩子們也在關愛下變得陽光開朗起來。有的志願者甚至主動留在這裡,教孩子們唱歌、演奏樂器、繪畫和遊戲,孩子們更加自信、開朗了,也懂得分享了,學會了如何與人交流。
“同行之家”目前的場地和條件都比較有限,許明哲希望能找到一個更寬敞的地方,有能力招收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並且,他想做的還遠不止現在這些。
“我們老了以後,這些孩子該怎麼辦呢?”
隨著許明哲夫婦倆年紀的增長,他現在最關心的是孩子們未來該怎麼辦。“一方面,我想找到一個更寬敞、穩定的地方,有能力招收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我們現在就要把基礎打好,等我們老了,選擇一位願意做這件事的接班人,繼續照顧孩子們。”另一方面,許明哲想帶孩子們創業,教會他們一技之長,等到他們成年之後起碼可以養活自己。
經過兩年的籌備,他和妻子現在已經成立了烘焙坊,孩子們不參與制作過程,但可以幫忙進行包裝、貼標籤和清理打掃,將盈利作為孩子們的勞動報酬,“現在年紀稍大的6個孩子已經完全可以幫忙進行包裝工作了,我們還在準備階段,沒有正式開張,打算明年開春了,帶著孩子們爭取掙到第一桶金。”後續許明哲還想教孩子們手工皂製作,逐漸拓寬孩子們的謀生之路。“如果此項事業能夠發展擴大下去,這群孩子長大之後便可以此謀生,即使父母老去,也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