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下午5點半下班,購上一張當天下午7點多的高鐵票,1個小時,就能從重慶沙坪壩抵達成都東站。之後再換乘地鐵,10多分鐘就到家門口。晚上約9點到家,還能和家人吃上一頓熱騰騰的晚飯。週日或週一,再倒回去坐高鐵到重慶上班。
這是楊文每週的“雙城”生活。
2年前,已在成都定居的楊文,因工作變動到重慶上班。2020年底,成渝客專完成提質改造以後,成渝實現一小時通達。同時,得益於成渝兩地推進鐵路公交化運營,讓成渝兩座城,在楊文的心中,也越來越近。
這是“雙城經濟圈”的力量。去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重大決策部署。今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構建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格局。
兩年來,成都、重慶發揮中心城市的極核作用,一個個有形的、無形的“圈”正在兩地“生長”。更多的“楊文”在雙城創業、生活:高鐵資料顯示,日均約60000人次乘著高鐵往返雙城。
鐵路公交化,成渝一小時通達
市民:“像坐地鐵一樣方便”
“就像坐地鐵一樣方便。”提起交通帶來的生活變化,兩年前定居重慶的王輝說,交通的高效,讓成渝兩地生活沒有差別。就在上週六,有成都的朋友約他吃火鍋,他當即買下一張高鐵票,1個多小時後,就到了成都。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規劃處處長李樹光介紹,2020年底,成渝客專完成提質改造以後,最高執行時速從300公里/小時提升至350公里/小時,全程歷時從1.5小時縮短至62分鐘,成都東站客流有了大幅提升,成渝也實現一小時通達。
同時,成渝兩地還在推進鐵路公交化運營。目前,成渝間平均發車間隔10分鐘,最小發車間隔5分鐘;高鐵及動車日均開行達110對,日均往來客流約6萬人次。
得益於成渝高鐵的公交化執行,有人在成都上班,在重慶安家,也有人家在重慶,在成都上班,這讓成渝高鐵成了兩地人民生活的大舞臺。
成都客運段城際動車二佇列車長李紅梅能感受到這種變化——
每到工作日早上,她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這些乘客,多是乘早班車去內江或重慶工作。工作日外,週末節假日的成渝高鐵生活氣息更加濃厚。在週末,學生會結伴上車,邊做作業邊回家,就像在地鐵上一樣。也有一些乘客,上車倒頭就睡,這時她會給他們提供一杯茶飲。這部分乘客,有應酬的商務人士,也有成渝兩地的市民,他們選擇坐當天最早的列車去成都或重慶遊玩,與友人或家人吃頓火鍋,再坐最晚的列車回家。
▲成都東客站 成都客運段城際動車二佇列車長 李紅梅
創業者:
“不論是去重慶,還是來成都,都沒有‘出差’的感覺”
通道的迅速發展縮短了時空距離,也促進了兩地要素流動的不斷加速,諸多創業者也因此大為受益。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康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微康生物創始人唐勇是成都人,其聯合創始人林代華來自重慶,這對“成渝CP”在多個城市考察後,最終於2017年,選擇在成都進行二次創業。
唐勇明顯感受到,近兩年來,成渝兩地要素流動在不斷加快。就在今年,業內頻頻組織成渝地區行業交流會,“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和上下游夥伴交流合作。”
另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是,交通方便了,兩地創投機構的來往頻率也更高了。
他提及,前不久,一家重慶投資機構來公司做專案盡調。“重慶的投資機構盡調有產品實測需求,我們早上出發,帶著我們的儀器、試劑晶片到投資機構指定的醫院做對比試驗,晚上又回到成都。”他說,正是因為交通的便捷,大大縮減了投資機構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也讓盡調更完善,對充分呈現企業價值很有幫助。
創業四年半,唐勇眼中,成渝間的城市界限已越來越淡。“不論是去重慶,還是來成都,都沒有‘出差’的感覺了。”
▲成都東客站 成渝高鐵
從雙城經濟圈到長江經濟帶
高鐵搭建雙城溝通通道
更多代表著更“高”更“快”的通道,值得兩地人民期待。
今年8月,一個訊息在川渝人的朋友圈中刷屏:國家發改委釋出《關於新建成渝中線鐵路(含十陵南站)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同意新建成渝中線鐵路。根據規劃,成渝中線全長29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總用時在1小時內。
“成渝中線獲批背後,不只是交通。它將為兩個城市的未來搭建起溝通的物理通道。”成渝中線高鐵相關負責人黃豔磊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連線成都與重慶的鐵路有成渝鐵路、成遂渝鐵路、成渝高鐵。從城市群發展角度來看,對標長三角、京津冀等其他城市群,其核心城市組團人口都在2000萬以上,成渝地區亦如此。這些城市群核心城市間目前高鐵及動車已通行的數量都在3條及以上,兩地間每天的高鐵及動車通行量已達200對左右,而成渝兩地間每日高鐵及動車通行只有110對左右。
市場決定需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以及都市圈一體化的背景下,核心城市之間互聯互通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加快建設快速軌道交通,能夠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對於促進兩地要素流動、推動雙圈經濟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成都東客站 成渝列車乘客
另一方面,批覆檔案提到:“大足石刻至簡州段可根據試驗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曲線半徑,引入樞紐地段採用與行車速度相適應的標準”。黃豔磊說,這意味著,成渝中線還承擔了中國高鐵進一步提速的實驗任務。即透過實驗測試,掌握時速400公里高鐵的技術,保證中國高鐵在世界上的領跑地位。正因如此,成渝中線還承擔著促進中國高鐵技術發展的使命。
這條嶄新高鐵的到來,賦予沿線地區的也不只是交通機遇。
“成渝中線主要解決成都和重慶兩個極核城市交流往來,同時兼顧成都、重慶東出上海的客運量,兩者比例約為6:4。”根據遠景規劃,成渝中線輸送能力單向3200萬人/年。因此,置於更大的格局中,未來成渝中線不僅會將沿線城市拉入“1小時經濟圈”中,作為沿江高鐵的一部分,成渝中線高鐵也將增強長三角“龍頭”,成渝“龍尾”的經濟格局,進一步增強長江經濟帶的協調發展能力。
通道長成“一張網”
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正加快構建
不止是成渝中線,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提出以來,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正在加快構建。
通道在不斷“生長”,在成渝之間建起多元神經網路——成達萬高鐵正加快建設,預計2025年建成通車;成自高鐵正加快推進徵地拆遷及土建施工,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成渝鐵路擴能改造(成都至隆昌段)可研報告已編制完成並上報國鐵集團待審查,力爭2022年開工,2026年建成通車。
鐵路之外,近兩年來,川渝地區也在共建基礎設施“一張網”。比如,水運方面,川渝兩地聯手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成長江上游首個萬噸級碼頭—新生港;航空方面,川渝兩地正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建成投運,重慶正加快建設重慶江北機場T3B航站樓和第四跑道建設,規劃研究重慶新機場建設。
在共同做強中歐班列(成渝)優質品牌方面,成渝兩地協同最佳化班列去回程線路與運力,今年1—11月,中歐班列(成渝)開行數量超4200列;12月4日,成渝兩地同時始發首列中老鐵路(成渝—永珍)國際鐵路直達貨運班列。
兩地還合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常態化開行南向鐵海聯運班列,推動成都國際鐵路港與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萬州港開展多式聯運合作。
隨著兩地交通發展大提速,可以預見的是,成渝兩地的生產和生活要素將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向更遠的未來一路邁進。
▲中歐班列(成渝)
雙城“雙向奔赴”
還有更多“無形通道”正在共通融合
成渝的“雙向奔赴”,打通的不僅僅是物理意義上的通道,更多無形的通道正實現共通融合。截至目前,成渝兩地合作加速,給兩地市民實實在在地帶來不一樣的“雙圈”新生活。
比如,現如今成渝兩地公共交通已實現全國交通聯合卡“一卡通”互聯互通,成都市民使用天府通APP,可掃碼乘坐重慶主城區軌道交通(含地鐵、輕軌)及公交,重慶市民使用重慶市民通APP,可掃碼乘坐成都公交、地鐵、有軌電車及BRT。
川渝兩地也在共推公共服務“一卡通”,一些領域成效已顯。
醫療方面,資料顯示,成都市域12家三級甲等公立醫院(部省8家、市級4家)納入第一批川渝兩地38家同級之間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並透過11月開展的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首輪質控。
市場監管方面,去年5月,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簽訂合作協議,推進兩區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實現“重慶高新交資料,成都高新開公司”。
落地到產業,天府新區的四川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和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的的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也正在東西兩處架起支點。未來,兩地鯤鵬生態將進行兩地聯動互動,希望在成渝合作大背景下,兩地企業要素參與進來,共同合作。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川渝兩地正按“一城多園”模式高標準共建西部科學城。資料顯示,西部科學城共40個重大專案集中開工,總投資1054.5億元,其中雙核涉及專案31個,總投資949.5億元。
“動作”還有很多。比如,兩地創投企業探索市場化合作共享專案18個;川渝設立50億元的雙城經濟圈科創母基金和20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投資基金,大力推動科創企業孵化和科技成果轉化……
同沐三千年巴蜀之光,
擁有鮮明特色的城市地理,
成渝兩極,
正在差異中互補,互補中交融。
而由此撐起的中國經濟第四極,
也正在重構中國的西南版圖。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柴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