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探訪︱京醫通仍可正常使用!公司數次搬家,法人代表曾要挾"停運系統"?

本文轉自:券商中國

發酵多日的京醫通“停運”風波,以運營方保證正常執行暫告一段落。

4月20日凌晨,京醫通運營方——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怡合春天”)在其公眾號釋出公告稱,京醫通在協商期間將正常執行。

日前,一張京醫通停運的通知在網路上流傳,通知稱線上系統的出資方拒絕出資導致其“不堪重負、彈盡糧絕”。隨後,涉事方北京銀行、北京市衛健委均回應稱將積極溝通解決糾紛。

4月19日,券商中國記者實地探訪京醫通線上系統運營方怡合春天在多個平臺留下的數個辦公地點後發現,此前多個地點早已變更為其他公司經營場所。在位於北京朝陽區嘉銘中心的辦公地,該公司仍在正常執行。券商中國記者在詢問怡合春天多個工作人員之後,均得到“敏感時期,無法接受採訪”的類似答覆。

實地探訪︱京醫通仍可正常使用!公司數次搬家,法人代表曾要挾"停運系統"?

券商中國記者獲取到的數份判決書顯示,曾投資入股怡合春天的大股東方面曾與該公司及負責人有多過年司法糾紛。原執行董事還聲稱,該公司法人曾在2019年以“停運系統為要挾要求大股東無條件提供資金”。

京醫通仍可正常執行

數日前,一則京醫通停運的通知在網路上流傳。根據通知,署名為怡合春天的公司稱,北京銀行作為京醫通線上系統的出資方,一再拒絕履行出資義務,該公司獨自負擔京醫通專案數億元成本長達七年,因無力承擔高昂的運營成本,京醫通線上系統將於2022年4月20日9時起正式停運。

券商中國記者向當事方之一的北京銀行進行詢問,該行負責人回應稱:“我行已收到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關於‘京醫通’停運的通知。一直以來我行高度重視‘京醫通’的安全執行工作,我行將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繼續與北京怡和春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積極的溝通,以理性的態度,加強各方協同,確保患者正常就醫。”

4月19日,北京衛健委在官網緊急回應時表示: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已緊急通知雙方,將進一步督促指導雙方從維護公眾利益出發,依法理性解決糾紛,使廣大群眾能夠繼續獲得便利的線上預約服務。北京銀行也回應稱,將加強各方協同,確保患者正常就醫。

4月20日凌晨,京醫通運營方怡合春天在其官方公眾號上釋出公告稱:“自京醫通線上系統宣佈被迫停運的訊息後,在市衛健委、市醫管中心等相關部門的積極協調下,該公司與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溝通。後續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雙方將以理性的態度對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歷史投入和未來運營經費等相關問題進行協商,以推進所有問題的最終解決。雙方協商期間,該公司將保障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正常執行。”

辦公地址已多次變更

京醫通事件發酵以後,4月19日上午,券商中國記者實地走訪了怡合春天在官網及工商註冊資訊上留下的多個辦公地址。在探訪中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到,多個地址已變更為其他公司的經營場所或大門緊閉,與工商資訊並不相符。有寫字樓安保人員表示,並未聽過有怡合春天這家公司在該場所辦公。

隨後,券商中國記者趕往了怡合春天在招聘平臺公佈的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嘉銘中心A座的辦公地址。透過對比,券商中國記者發現相關地址所在的公司已變更為“三醫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APP顯示,三醫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電話、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均與怡合春天相關聯。

實地探訪︱京醫通仍可正常使用!公司數次搬家,法人代表曾要挾"停運系統"?

在位於23樓的辦公地點,券商中國記者發現目前辦公室有工作人員仍在正常辦公。多位工作人員先後對記者表示,目前不接受媒體採訪。隨後一位工作人員將記者帶離辦公場所,並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目前該公司處於敏感時期,無許可權向媒體透露更多。

法人代表曾“要挾停運系統”?

官網顯示,怡合春天對外通常以“本木醫療”作為宣傳品牌。作為京醫通線上系統運營方,怡合春天與北京銀行的合作起始於2015年。

早在2012年,京醫通剛剛推出之時,北京銀行就參與其中。京醫通最大的功能是儲值和通用掛號,而北京銀行作為京醫通最早的合作方,正是因為其“儲值”的功能。有專業人士曾表示,這相當於一張可以在北京醫院掛號的銀行卡。

2015年4月29日,北京銀行披露,該公司與騰訊公司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該行將向騰訊公司提供意向性授信100億元,雙方將在京醫通專案、第三方支付、集團現金流量管理、零售金融等領域開展合作。

彼時,根據上述協議,北京銀行與騰訊公司將攜手搭建“網際網路+京醫通”的創新金融產品,圍繞京醫通專案與微信支付開展合作,透過京醫通平臺,利用“微信支付+微信公眾賬號”模式實現線上申辦京醫通卡、 充值、預約掛號、繳費、資訊推送、業務查詢等功能。而此時,參與建設京醫通線上系統的第三方正是怡合春天。

為解決運營成本問題,怡合春天也尋求過國有企業投資入股的方式進行融資。國家工商資訊公示平臺顯示,2017年9月,中青中聯(北京)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投資人,出現在該公司的新增股東之列。中青中聯投資1.02億元入股,變更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法定代表人由馬駿變更為李興錄。中青中聯為國有企業中國青旅集團旗下持股企業。

不過,此次融資最終以該公司內部權力糾紛而告終。券商中國記者在裁判文書網獲取多份裁判文書顯示,圍繞該公司管理管理權的爭奪,李興錄和中青中聯與馬駿及一系列小股東展開了法律訴訟。

事實上,怡合春天釋出通知稱將“停運系統”其實早已現出端倪。

值得注意的是,一份判決書顯示,怡合春天公司原執行董事李興錄在2019年1月作出的檔案中提到:“2017年12月20日,你(馬駿)透過郵件和書面檔案向本人提出離職申請,同時提交《離職交接文件》。此後一年來,公司經營虧損加劇,你以停運系統為要挾要求大股東無條件提供資金,拒不依照公司章程規定履行向執行董事負責的各項責任,公司依法進行內部治理的機制基本失靈。”

2021年,6月份,中青中聯公司撤資,怡合春天的註冊資本重回5000萬,法定代表人從李興錄變更為馬駿。

除此之外,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怡合春天曾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其中,2022年3月31日,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304.55萬元。

此外,從歷史被執行人資訊來看,2020年4月24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將怡合春天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為128.75萬元。2019年8月19日,怡合春天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題為190.75萬元。

評論:“銀醫合作”應尊重公共利益

4月20日凌晨,京醫通運營方怡合春天作出了“協商期間京醫通線上系統正常執行”的承諾。這場始於銀行和運營方資金糾紛引發的風波,暫未對數千萬公眾的就醫秩序造成嚴重混亂的後果。

京醫通作為一個“金融+網際網路+醫療”創新惠民專案,是一種典型的“銀醫合作”模式,目的是打通地方醫院診療系統不互通問題,實現患者線上線下“一張”實現充值、查詢、繳費,線上掛號等綜合服務。其宗旨和初心應是解決百姓“看病難”問題,保障公眾利益理應是運營方、銀行和政務部門等各方合作的前提。

然而,京醫通線上運營方怡合春天,在毫無預兆,明知道停運後將“導致患者權益受損”、“致使醫療機構秩序混亂”,甚至影響“部分患者的生命”的嚴重後果後仍釋出“最後通牒”。對於這麼做的理由,運營方稱“北京銀行作為出資方不履行義務,導致該公司不堪重負、彈盡糧絕”。無論真相如何,銀行、運營方之間的糾紛,一旦涉及公眾利益,就應該依法、理性,不能忽略自身的社會責任,置公共利益於不顧。

京醫通專案從誕生之初就具有明顯的“公私合營”色彩,更涉及到公眾的切身利益,類似於供水、供電企業,切不可說斷就斷。運營方怡合春天,在參與這一專案之初就應該認識到,一旦參與這類公共專案,就具有保障線上醫療服務系統穩定執行的普遍性義務。

近年來,不只北京銀行,全國各地銀行都在佈局“銀醫合作”模式,這類模式本應是互利共贏的。一方面,這類醫療資訊化專案,銀行參與和出資的積極性在於,透過平臺從醫院獲得更多穩定的零售客戶,導流更多存款資金;另一方面,醫院透過醫療資訊化,既能提升醫療工作效率、也可最佳化患者診療流程,整體提升患者就醫體驗。同時,專案運營方可獲得利潤和模式經驗,從而提升自身商業價值。

既然是一項具有商業價值的公益事業,靠“公益”卻沒有資金“供血”註定無法長久,難以形成一個穩定的價值閉環運轉下去,每個角色應該承擔自身義務。出資方出於投入和產出的考慮,謹慎“買單”是人之常情,但既然合作已經開展下去,就應按照當初的協議切實履行相應的義務,更何況這是一項關係到民生的公益專案,就不能僅考慮商業利益這麼簡單。

另一方面,醫療作為民眾重要生活消費場景,和金融聯絡密切,二者之間大有文章可做,金融機構、運營方也可以充分創新,探索和挖掘更多新業務模式。

此次京醫通停運風波,暴露出了這類公共服務或公共事業屬性的網際網路醫療產品由誰買單的問題。

最後,筆者認為,政府部門、醫院和企業公益方和銀行等多方,應積極協作,各自承擔相應運營成本,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實現共贏。

(羅思思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桂衍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75 字。

轉載請註明: 實地探訪︱京醫通仍可正常使用!公司數次搬家,法人代表曾要挾"停運系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