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連線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
黃河攜帶黃土高原泥沙,在河南孟津一下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
黃河帶來的泥沙在淮河,海河共同作用下,形成華北平原。
4000 年前,中華三祖:皇帝,炎帝,蚩尤在黃河流域繁衍。13朝古都,西安,洛陽,8 朝開封,7朝安陽,行政中心都在黃河。
但黃河下游有記載的決堤是1593次,平均每三年必決一次。
黃河有八次重要改道:山經大河——禹貢大河-——漢志大河——王景河——北宋黃河——1128-弘治中——弘治中-1855——現在的黃河。
黃河每次改道,百姓生活無以為繼,起義四起,王朝根基動搖。
黃河氾濫區:歷代擅rig0善治國者,都必先治水,所謂“黃河寧,天下平”。
但黃河為什麼會繞開“山東中部?”
泰山崛起於華北平原之東,使黃河遇泰山而繞行。
泰山成為帝王,百姓崇拜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孕育了富庶之地,關中平原。
關中被稱八百里秦川,是秦,漢兩個早期大一統王朝的根基。
山海經記載:“管涔之山,分水出焉”,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中國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五個在黃河中流。
黃河害在下游,病在中游,根在泥沙。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作出指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1957年三門峽水利工程,在歡呼聲和質疑聲中破土工地,1960年9月三門峽首次蓄水,但工程僅使用一年半。
水庫中已經淤積泥沙15.3億噸。泥沙在渭河河口形成攔門沙,渭河下游被淹,土地鹽鹼化。
1967年,出現黃河倒灌,關中平原受到嚴重威脅。
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工程,則充分吸取三門峽工程的經驗教訓,小浪底保證下游防洪,減淤的前提下,還可以調節徑流。
小浪底使下游花園口的防洪標準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下游排山洩洪,上有調節流量,蓄水。水利工程體系協調執行。
三北防護林的建設,有效控制黃土高原泥沙的流失。
三江源生態保護區,使上游水源涵養能力穩定提升。
沿主幹,支流植樹造林,促進河流生態體系健康
盛世年華兩件事:休書,治河。現代的中國正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