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山城的霧,戰鬥在巴山渝水之間

穿過山城的霧,戰鬥在巴山渝水之間

在重慶這座火辣辣的山城裡,有一群火辣辣的兵。刻苦訓練,他們時刻著眼於一擊制敵的戰鬥技巧;快速出擊,他們是守護山城安寧的“尖刀利刃”;砥礪奮進,他們是不忘初心的強軍先鋒。

穿過山城的霧,戰鬥在巴山渝水之間

實戰化訓練。石路攝

從抗日戰爭時期的昔陽獨立營、內丘獨立營到今日的武警重慶總隊機動支隊,歷經十餘次體制編制調整,不變的是這支隊伍的紅色基因傳承。轉戰豫北、決勝淮海、南渡長江、挺進兩廣,從革命戰爭年代的炮火洗禮到和平建設時期的守護一方,光輝戰績記錄在隊伍的史冊上,凝成一座使命擔當的豐碑。

一、

當兵打仗,踏實訓練見成長

一圈,兩圈,三圈……霧氣繚繞的訓練場,一位年輕的00後戰士正不知疲倦地進行耐力訓練。

“剛入伍的時候,我連3000米都很難堅持,到現在五公里武裝越野也不在話下!”他叫邵忠正,憶及入伍之初,單調的軍營生活讓這位年輕的新兵一下子無所適從,嚴酷的訓練更是讓他困擾,與同年兵相比,他的軍事素質還有欠缺。但是他知道,“要對得起身上穿的這身軍裝”。

改變,在日復一日的磨練中悄悄顯現。

三個月的新兵訓練,讓他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雖然在部隊時間不長,但我的改變讓我自己都有點驚訝,少了份懦弱,多了份堅持”,原來20歲的生命,還可以這樣精彩。

下連之後,他成為戰友公認的“拼命三郎”。單槓拉不上去,就纏上灌滿水的水壺,日復一日地“卷繩子”;跑步跑不快,就圍著支隊營區跑了一圈又一圈;射擊打不準,就牢牢把槍據穩,汗水滴到眼睛裡仍死盯住靶紙。

“別人能行的我也一定能行,別人有能力做好我為什麼不能做好。”憑著這樣一股狠勁,邵忠正的訓練成績飛速提升,在同年兵中穩居前茅。

穿過山城的霧,戰鬥在巴山渝水之間

邵忠正正在進行障礙訓練。李哲攝

在一次考核評比中,邵忠正不慎韌帶斷裂。手術歸隊後,休息調整不到一個月,他開始恢復性訓練。他讓戰友把一些簡易訓練器材帶回班上,戰友在外訓練,他就在宿舍訓練。“對手不會因為我在休息而停下腳步等我”。

“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我也不例外,參軍報國就是我兒時的憧憬。”當問及入伍的初心時,這位00後大男孩微笑著說。

當兵打仗,是為了心中的英雄夢,更是保家衛國的信念豪情。“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熱血青年踏實訓練,砥礪奮進,熱血軍營正是他們逐夢的一方沃土。

二、

練兵打仗,聚焦勝戰鍛尖兵

“噴火!”

一條“火龍”向目標撲去。1000攝氏度的火焰溫度,足以令人驚心膽顫。

熱火朝天的訓練場上,噴火班班長郭棟棟此刻化身為“火娃”,身背鋼瓶,手持槍管,操控著丈八“火龍”。

穿過山城的霧,戰鬥在巴山渝水之間

郭棟棟正在進行噴火訓練。李哲攝

戰鬥全重約13公斤,後坐力相當於扛起65公斤的重物,想操縱噴火器射出一條壯美弧線的“火龍”並不是那麼容易。紮實的據槍動作,手臂與腰腹力量的精準控制與結合是噴火兵的基本功。“人槍合一”,這頗有些“武林秘籍”味道的詞是班長郭棟棟評判一名好的噴火手的標準。

“我們要為重慶這火爐再添一把火。”郭棟棟幽默地向記者說起自己的工作,作為“四大火爐”之一的重慶,夏季的酷暑讓人難耐,噴火兵要每天與滾燙的地面親密接觸,一趴就是幾個小時,每次起身,地上的人形水印清晰可見。

“我們這個訓練不苦,就是比較費腰帶”。郭棟棟轉為噴火兵的4年時間裡,已換了3條腰帶,這些半截的腰帶見證了一名噴火兵的成長,更是他的光輝印記。

進攻!進攻!進攻!

噴火兵的後背是油料罐,把後背留給敵人就是把危險留給自己,因此他們的眼裡只有進攻。在與“火”結伴的過程中,噴火兵的字典裡早已沒有疼、酸、熱、燙這些字眼,只有前進、再前進。

一往無前,是遍佈在各個戰位上的山城尖兵共同的信念。為了人民利益,他們奮不顧身。紅旗駕駛員劉雷就是其中一位。

劉雷參與過多次救援運輸任務。在一次震後救援任務中,他主要負責駕駛水車保障群眾飲水。連續一個多月,他穿梭在餘震不斷的艱險道路上。山石時不時滾落,2次擊碎車窗玻璃,多次砸中車身,2次在滑坡路段被鋒利的山石劃爆輪胎。在這條40公里的生命通道上,劉雷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往返數次,累計為受災區群眾輸送了600餘噸水。

在一次次參與救援中,劉雷深知道路通暢對完成救援任務的重要性。他的腦海中逐漸出現這樣的想法:編寫一本實用性道路搶通救援課目教案。可這是一個新的課題,沒有教材支撐,急缺相應教練員。他向多個友鄰單位請教未果後,決定自己啃下這塊“硬骨頭”。3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是“白加黑”“五加二”,紮在書桌前,把自己的救援經驗、單位的專業裝備、地區地質情況編寫完成《工程機械派道路搶通救援作業》教案。

“我是工程機械班的第一任班長,說出去可不能丟人。”劉雷的這份教案成了戰友們在運輸救援中的實用“秘籍”。

不斷打磨自己的專業技術,“悄悄”發光照亮戰友,這就是紅旗駕駛員的使命擔當!

練兵打仗,與烈火為伍,與險情為伴,以戰領訓,以訓促戰。國不可一日無防,軍不可一日不備,聚焦職責使命,以尖兵之姿劍指蒼穹,以常備之心厲兵秣馬,關鍵時刻才能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

三、

帶兵打仗,以身作則薪火傳

“特勤中隊如果是第二名就意味著失敗!”張立君下連到特勤中隊後,老班長經常這樣告誡他。從一名特戰隊員成長為今天的特戰指揮員,張立君對自己的要求始終如一。

張立君最難以忘懷的就是那次“魔鬼周”訓練。37個5人戰鬥小組,每人都要揹負重達30公斤的單兵裝具、攜帶20公斤的彈藥箱。而作為這個隊伍的指導員,他肩負的責任比身上的裝具還要重。他帶領戰友們翻越4座大山、完成43個訓練課目,5天的漫長行程至今讓他們記憶猶新。

崇山峻嶺之間,他與戰友一起咬牙關、忍傷痛,拉夥伴、扛隊友,互相幫助和激勵著率先走出了大山,最終取得了佳績。

“戰士訓練看幹部,幹部訓練看主官”,這是張立君在軍事訓練上始終堅持的思維理念。“我的父親就是一名海軍退伍兵,從小他就以軍人的標準來衡量我做人做事,使我懂得了凡事要學有榜樣,做有標準。”張立君清楚地知道正人先正己,讓其他官兵服氣,帶兵人就要首先成為那個榜樣。

穿過山城的霧,戰鬥在巴山渝水之間

張立君正在帶領隊員進行戰術訓練。李哲攝

凡是戰士所訓所學的課目,張立君都帶頭上。訓練中,常常與戰士相互比拼,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18米抓繩上,戰士用35秒,他用30秒;步、手槍快速射擊,戰士打良好,他打優秀;五公里武裝越野,中隊整體成績21分40秒,他裝具一個不落,最好成績是17分30秒。

“傳統還要靠傳承”,這是部隊裡面常說的一句話。用行動叫響“看我的,跟我來”,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更是張立君等基層指戰員的帶兵信條,“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對得起我們歷任的崗位”。

帶兵打仗,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別人的,自己要先做好,只有把兵裝進心裡,嚴於律己、自強不息,才能用行動叫響“看我的,跟我來”,才能真正扛起“領路人”肩上的重責。

穿過山城的霧,戰鬥在巴山渝水之間

站崗執勤。石路攝

巍巍山城,滔滔兩江。

穿過山城的霧,遠處的山隱約可見,火熱的口號清晰可聞。這支精兵勁旅屹立於山城之上,根植於紅巖故土。遂行守護職責,擔當強軍重任,視危難如命令,以備戰為職責。安享和平是人民最大的幸福,保衛和平就是軍人最大的使命。

當山城萬家燈火亮起,正是他們於此間默默守護。

來源:中國軍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24 字。

轉載請註明: 穿過山城的霧,戰鬥在巴山渝水之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