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月31日舉行第49屆眾議院選舉。作為議會內閣制國家,日本眾議院選舉是實質上的“國政”選舉,決定著政局走向,因而最受矚目。對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而言,之前的當選實際上缺乏民意基礎,此次選舉才是真正意義上對內閣信任與否的民意投票。
從選舉結果看,岸田是否如願以償?
預期目標設定很低
日本眾議院選舉應該每4年舉行一次,然而因首相擁有解散眾議院之權,出於各種政治收益的考量,解散眾議院提前選舉反倒成了常態。從日本戰後歷次選舉看,眾議院選舉的平均間隔是3年左右。
第48屆眾議院的任期到2021年10月21日結束,對岸田而言或是等待任期結束後按正常程式進行選舉,或是動用首相權柄解散眾議院進行選舉。選擇前者的話,眾議院需在任期屆滿後24至30天內進行選舉,最快要到11月7日才能投票;後者則規定在首相解散眾議院後的40天內進行選舉,選舉日期因而可以相對提前。顯而易見,第二種選擇意味著首相對選舉日期擁有更大的自主決定權,意欲速戰速決的岸田選擇這種方式也就不足為奇。
岸田10月4日當選首相,10月14日解散眾議院,19日釋出選舉公告,31日投票。從當選首相到解散眾議院只有10天,從選舉正式啟動到投票只有12天,均創下日本二戰後最短紀錄。岸田為何選擇速戰速決?用他自己的話說,應趁著日本新冠疫情大幅緩和的契機,早日進行選舉。平心而論,岸田害怕疫情再度反彈而影響選舉固然不虛,但在疫情遮掩下,也充斥著精心測算選舉收益的政治考量。
圖說:岸田文雄。圖GJ(下同)
眾所周知,日本前任首相菅義偉下臺與防疫不力息息相關。而岸田雖然如願以償繼任相位,但49%(NHK統計)的支援率創下近年來內閣支援率新低(僅比2008年麻生內閣稍高),這讓他在面對即將到來的眾議院選舉時實在輕鬆不起來。
與此同時,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國民民主黨、令和新選組及社民黨這五個在野黨組成聯合陣線,在213個小選舉區(小選舉區共289個)共同推舉一名候選人,擺出要與自民黨“一對一”決戰的姿態,聲勢可謂浩大。有鑑於此,日本各大媒體紛紛預測,自民黨公明黨聯盟雖然會繼續執政,但自民黨所佔議席將明顯減少,在野黨席次會大幅增加。因此對岸田而言,夜長怕夢多,自民黨的選舉重心是如何“止損”,關鍵就是不能給在野黨充裕的時間好整以暇地進行政治整合和政見宣傳。而岸田從9月自民黨總裁選舉開始便持續宣傳自己的政見,選民對自民黨的政見相對熟悉。
同時,岸田還將目標值拉得很低。日本眾議院共465個議席,岸田將執政聯盟獲得過半數議席233席作為選舉目標。自-公聯盟選前共有305席(自民黨276席、公明黨29席),但在岸田的低目標值設定後,選前議席似乎不再成為選舉輸贏的對照組。因此從選舉結果看,公明黨小幅增至32席固然是勝利,自民黨單獨獲得絕對穩定多數(即自民黨可以獲得眾議院所有常設委員會委員長職務,並實現委員人數過半,由此眾議院各項法案均可順利推進審議)的261席也被視為選民對岸田內閣投下信任票。
“不意外”中也有“意外”
此次眾議院選舉呈現出三組“意外”與“不意外”的特點。
首先是自-公執政聯盟議席增減的“意外”與“不意外”。若將選舉結果與選前預測對照的話,自民黨議席減少和公明黨議席小幅增加都在意料之中,但自民黨議席減少幅度之小卻頗出意料之外。
如前所述,選前各界均認為自民黨議席會大幅縮減,主流媒體也多用“苦戰”或“慘勝”來形容自民黨選情不容樂觀。如《日本經濟新聞》認為選舉不確定性很高,近40%小選舉區競爭激烈。《讀賣新聞》甚至說約有60名自民黨候選人可能吃敗仗,104名候選人處於危險邊緣。直到10月31日晚開始計票時,NHK在現場直播中還用懷疑的口吻打出“自民黨或可單獨勉強過半”的標題,並分析說自民黨議席將在212到253席之間伸縮。因此,自民黨的選舉結果是好於各界預期的。
其次是在野黨陣營議席增減的“意外”與“不意外”。選前各界均預估在野黨陣營議席會增加,從選舉結果看,國民民主黨獲得11席、令和新選組獲得3席、社民黨保住1席均符合預期,立憲民主黨、共產黨及日本維新會所獲議席數卻令人意外。立憲民主黨跌至96席,減少約12.7%,比NHK預測最低值的99席還少3席,共產黨則減至10席,減少約16.6%。在野黨本是組成聯合陣線“共鬥”,結果從某種程度上說成了“共倒”。與之對照的是,沒有參與“共鬥”的日本維新會卻獲得了超出預期的41席,一躍超越公明黨成為眾議院第三大政黨。
最後是大牌資深議員落選的“意外”與“不意外”。各界在選舉前便預測會有幾位大牌資深議員在小選舉區競選落敗,被指名的有現任世博會擔當大臣若宮健嗣、前法務大臣金田勝年、前自治大臣野田毅等。結果若宮和金田果然落選,但隨後在比例選區“復活”當選。
圖說:當地時間2021年10月3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把小紅花放在勝選議員的名字上。
但最令人吃驚的是,自民黨幹事長甘利明竟然在小選舉區敗給了立憲民主黨推舉的名不見經傳的政治素人太榮志。自眾議院選舉匯入小選舉區制度以來,現任幹事長落選實在是破天荒之事。雖然甘利明在比例選區“復活”當選,卻無論如何不能繼續擔任幹事長一職,因而向岸田提出辭職,岸田也只好任命外相茂木敏充繼任幹事長。
無獨有偶,自民黨前幹事長、石原派首領石原伸晃也在小選舉區敗給立憲民主黨推選的另一位政治素人吉田晴美,且因為落後較大,未能在比例選區“復活”。立憲民主黨方面,副代表辻清美和連續當選眾議員17次的小澤一郎也相繼落馬。尤其是小澤,雖然在比例選區“復活”,但終結了“不敗選神”的神話。
以上三組“意外”與“不意外”的出現,歸結一點就是選前被普遍看好的在野黨聯合未能獲得選民青睞。用立憲民主黨代表枝野幸男的話說,在野黨“共鬥”雖然在輿論上喊出了聲勢,但沒能有效轉化到一票一票的投票行為中。
究其原因,無外乎三點:
第一,日本社會對民主黨(立憲民主黨和國民民主黨前身)執政時期的政治混亂心有餘悸,導致立憲民主黨支援率始終低迷。如選舉前《朝日新聞》調查顯示,小選舉區中自民黨獲得41%支援,立憲民主黨僅13%。共同社調查顯示,比例選區中立憲民主黨僅有14.9%支援率,相當於自民黨44.5%的三分之一。因此,即使選民對自民黨不滿,也不意味著票會流向立憲民主黨。
第二,在野黨雖然提出“共鬥”口號,但一方面受時間限制整合倉促,另一方面立憲民主黨在競選綱領上也有失策。岸田“新資本主義”“令和收入倍增”等口號以及重視分配的施政方針吸引了不少選民,而對自民黨持批判立場的立憲民主黨竟然也提出“新的一億中流”等與岸田相近的分配政策。這樣一來,它固然得不到自民黨支持者的票,對自民黨持中立或反對態度的選民也不會把票投給它,而更願意投給比自民黨保守,又對自民黨持鮮明批判立場的日本維新會。
第三,日本疫情降溫使得67%選民稱讚政府防疫政策,客觀上有利於岸田凝聚人心,增加支援率。
參院選舉考驗將至
從自民黨高層人事佈局和競選政綱可以看出,前首相安倍晉三和麻生太郎等人儼然成為岸田政權的“影舞者”。如競選政綱中對岸田主張的一系列經濟、民生政策進行大幅修正,甚而考慮將防衛費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2%以上等內容,無疑凸顯了他們的政策主張。雖然此次選舉使得岸田政權基礎變得穩固,但並不意味著選民對“安倍-麻生”路線投下信任票。相反,很多選民對他們頗有微詞,甘利明等人的落選多少也摻雜著這種情緒的宣洩。因此,岸田如何逐步與“安倍-麻生”路線拉開距離,積極彰顯自身施政特色,切實有效推進自己的政策主張,就顯得尤為重要。
更為關鍵的是,留給岸田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2022年7月的第29屆參議院選舉宛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讓他如芒在背,在9個月時間內既要有效防控疫情再度反彈,又要在提振經濟方面讓普通民眾有獲得感,才算是向選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否則,參議院選舉很可能會讓他遭遇滑鐵盧,甚而難逃“一年一相”的詛咒。
因此,日本民眾雖然在眾議院選舉中對岸田進行了“信任投票”,但他還遠不到可以笑逐顏開地開啟香檳酒、高唱祝酒歌的時候。
作者: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日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 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