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國選後組閣撲朔迷離

由 段幹方 釋出於 綜合

  當地時間9月27日凌晨,德國官方公佈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德國社民黨以25.7%的得票率位居第一,略高於執政的聯盟黨(24.1%)。綠黨以14.8%的得票率位居第三。

  這是德國戰後首次現任總理不參選的聯邦議會選舉。在此次選舉中,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執政黨——聯盟黨遭遇重創,24.1%的得票率創下該黨在二戰後的歷史新低。社民黨則在總理候選人、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肖爾茨的帶領下成功逆襲,從年初僅有15%的民調支援率一躍成為此次大選的贏家。綠黨雖在選前支援率有所下跌,但依然保持了議會第三大黨的位置。

  接下來各黨派將進入緊張的組閣談判。因為此次選舉所有政黨均未獲得絕對多數,得票率第一的黨派將最先開啟同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的談判程序。從目前各黨在議會的席位分配來看,由三個政黨共同組成新一屆聯合政府的可能性較大。

  在幾種不同的組閣可能性中,由社民黨領導、綠黨和自民黨參與的“紅綠燈”政府(三個黨派的代表顏色分別為紅、綠、黃)最被看好。此外,雖然聯盟黨在選舉中屈居第二,但假如其領導綠黨和自民黨共同組成“牙買加”政府(三政黨代表色黑、綠、黃正好為牙買加國旗的顏色),也能獲得議會中超過半數的席位。由社民黨、聯盟黨和自民黨組成的“德意志”(三政黨代表色為德國國旗顏色)在理論上也有可能。

  上一次德國大選後,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經過了長達近半年的艱苦談判,才最終與社民黨達成協議組成新政府。各政黨今年均表示,要用最快的速度推進組閣談判,避免出現2017年那樣的情況。肖爾茨更明確提出,希望在今年聖誕節前就組閣問題達成協議。

  各政黨就組閣問題進行談判的過程,才是各派政治力量博弈的真正開始。各政黨將就各領域施政綱領進行協商妥協,最終達成一致並確定新一屆聯邦政府的政策走向,這一過程也將決定德國未來4年經濟發展的前途命運。

  例如在經濟和財稅政策方面,聯盟黨堅決反對增加稅收,主張給德國經濟“鬆綁”,透過減稅、簡化行政審批等方式刺激經濟增長,激發企業活力。而社民黨則主張透過所得稅改革實現財富再分配,對5%的高收入者提高稅收,對低收入者予以一定的稅收減免。

  雖然每個政黨在政策方面都有各自的主張和傾向,但德國經濟在未來一段時期面對的挑戰是明確的,各派政治力量都不得不考慮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一是疫後經濟恢復。雖然相較歐洲其他國家,德國經濟形勢略好,但隨著全球供應鏈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不斷髮酵,德國製造業等支柱產業面臨較大壓力。近期研究機構再次下調了對今年德國經濟的增長預期,企業對今年業務增長的樂觀態度也有所改變。如何透過債務、稅收等財稅手段鼓勵企業增加投資,穩定居民收入預期,拉動國內需求成為新政府的首要任務。與此同時,新政府還面臨養老金改革等一系列“硬骨頭”。提高最低收入、不再提高退休年齡、穩定退休金水平都將是新政府在接下來幾年裡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是加快節能減排步伐。作為歐盟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力軍和領導力量,德國已決定於2045年實現碳中和,並繼續透過完善碳排放交易機制等手段促進企業加快節能減排的步伐。這一任務並不輕鬆。一方面過高的減排成本遭到部分高能耗企業的反對,而新的清潔能源價格過高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收益。可以說,這屆新政府承擔著為德國碳中和目標開好局的艱鉅任務。如何在實現減排目標與保持經濟增長之間找到平衡,如何鼓勵新能源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如何將環境效益同社會效益更好結合,實現政府、企業、社會全方位減排的良性互動,是德國新政府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三是加快推進數字化程序。德國作為工業強國在數字化領域卻一直不夠理想。數字化基礎設施薄弱、數字經濟發展緩慢長期以來飽受經濟界詬病。此次大選中各政黨均將大力發展數字化作為競選綱領的核心內容,顯示出德國在這一領域奮起直追的堅定決心。新政府在數字化方面需要補課的地方還有很多,如何有效推動這一程序,一改德國數字化領域的相對落後局面是個不小的挑戰。

  默克爾在執政16年後即將謝幕。德國這艘歐洲巨輪將駛向何方,全球拭目以待。(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謝 飛)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