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克欽獨立軍是個什麼組織?它是如何與緬甸政府對抗半個世紀?
克欽獨立軍是緬甸北部的一支民族武裝力量,從名字中就能看出這是克欽族為了追求獨立而建立的軍隊。
(克欽獨立軍)
克欽族就是我國境內的景頗族,其主要生活在我國雲南和緬甸北部地區,自元明清三朝以來,克欽族長期臣服與中原王朝,元明清朝廷則以以土司制度對當地進行羈縻統治。
到明朝後期緬甸的東籲王朝開始崛起,開始蠶食雲南明朝領土,甚至大舉與明朝開戰,史稱“明緬戰爭”。
當時的明朝由於財政緊缺,外加援朝抗倭和滿洲的崛起,朝廷對西南地區無暇關注,最終放棄了今天的緬北地區,緬甸版圖大舉北擴。
緬甸在佔據緬北地區後,依舊承認當地的土司制度,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仍然享有實際上的獨立。後來英國入侵緬甸,緬北諸土司選擇投降英國,而英國則依舊保留了他們的地盤。
英國非常擅長“以夷制夷”,在統治緬甸期間英國人刻意打壓緬族勢力,並同時重用少數民族頭領,緬北諸族也在此時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觀念,民族自覺意識不斷加強。
二戰之後英國決定放棄緬甸,此時緬北地區各民族的獨立意願也越來越高,為此棉墊子中央政府與緬甸少數民族簽訂了一個《彬龍協議》。
該協議的主旨是緬甸政府尊重緬北幾個主要大族的自治權力,而克欽邦則有權利在1958年之後選擇民族自決,自行選擇是否獨立。
但是當時間來到1958年之後,緬甸政府卻拒絕了克欽邦的獨立要求,到1961年克欽獨立人士成了“克欽解放軍”(KIA),並且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KIO)和“克欽政黨”(KIC),至此克欽獨立運動開始興起。
克欽解放軍就是今天所說的克欽獨立軍,在克欽獨立軍建立之後立即得到了緬共的支援,並很快成為緬北最大的民族武裝之一。在緬共的幫助下,克欽軍成功地躲過了緬甸政府軍的多次軍事打擊。
然而隨著緬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解散,克欽獨立軍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再加之內訌等原因,嚴重削弱了克欽獨立軍的實力。
到1994年,克欽獨立軍與緬甸中央政府達成停火協議,緬甸政府允許克欽獨立軍所控制的地區成立克欽邦第二特區。
克欽邦第二特區的面積只有287平方公里,只有新加坡面積的1/3,所轄人口不過15萬,實力遠不及克欽新民主軍所控制的克欽第一特區。
克欽新民主軍曾是克欽最大的民族獨立武裝,後來與緬甸政府和解,基本上算是歸附中央了,現在只剩下克欽獨立軍還堅持武裝鬥爭。
其實在2008年克欽獨立軍也表示願意歸附緬甸中央,甚至同意取消番號,但緬甸政府堅持要求收編克欽獨立軍,這讓克欽獨立軍實在難以接受。
(緬甸政府要求徹底解散克欽獨立軍,遭到克欽政府的拒絕)
到2011年,克欽獨立軍與緬甸政府再度爆發衝突,緬甸政府軍攻克了克欽軍旗下的多個市鎮,戰火更是燒到了中緬邊境。
以現在的實力對比來看,如今緬甸政府軍的實力已經完全碾壓緬北各民族武裝,克欽軍和果敢軍只能依靠深山老林打游擊。
目前克欽政府寄希望於歐美國家插手緬甸事務,阻止緬甸政府在緬北的行動。
在克欽政府看來,歐美國家對緬甸政府的影響力極大,前幾年歐美就插手過緬甸的羅興亞人問題,迫使緬甸政府在該問題上作出一定讓步。如果克欽政府能夠得到歐美國家的支援,那麼必然會讓緬甸政府忌憚三分。
為此克欽政府在許多事務上都附和西方國家,希望以此換取西方的支援,甚至不惜為了西方而得罪北京。
面對任性的克欽政府,中國政府還是從大局出發,積極調停緬甸政府與克欽政府的衝突,緬克雙方的幾輪談判都是在雲南境內舉行的,畢竟克欽的存在是對我們比較有利的。
不過由於雙方的分歧巨大,談判總是無果而終,戰事也是斷斷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