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高新區新貌。王振宇攝
肇慶高新區專門為歸僑建造的華僑新城小區。王振宇攝
“小鵬汽車,你們知道吧?就在我們大旺生產。”不久前,記者來到廣東肇慶採訪,歸僑蘇春定指著眼前高樓林立的工業區,不無自豪地說,“還有,寶龍運鈔車、瑪西爾高爾夫球包車,都是我們這裡生產的。”
蘇春定口中的“大旺”,指的是肇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裡以前是肇慶大旺華僑農場,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其間,瓦房變高樓,鄉野變新城,產業雲集,人才匯聚。大旺,日漸成為珠三角地區新的築夢熱土。
城市夢終於成真
“最近,很多歸僑老友總跟我叨叨,他們的夢想實現了,日子越過越紅火,越來越有奔頭。”蘇春定說,這些歸僑都是原來大旺華僑農場的,一直盼望能過上城裡的生活。
幾年前,他們從多人蝸居、不蔽風雨的舊瓦房,集體搬進了“華僑新城”。新房子寬敞明亮,住起來舒適開心。華僑新城坐落於肇慶高新區核心地段,一棟棟樓房排列得錯落有致,配套的公園、幼兒園和健身器材,應有盡有。
“很多人的新居都是免費置換,搬家只花個裝修錢。”蘇春定說,這些年,政府為改善歸僑生活條件,推出了一系列“惠僑工程”,不僅住房改善了,而且道路更寬了、校舍更新了,戶籍學前兒童上幼兒園每人每年還可以享受幾千元的補貼。
“農民變市民,瓦房變新居,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眼前、我身邊,是以前沒有想到的。”蘇春定感慨道。
肇慶是廣東的知名僑鄉,約有70萬海外華僑華人,分佈在57個國家和地區,全市有歸僑僑眷和港澳臺眷屬70多萬人。1958年,大旺機械化農場成立。1978年至1979年,農場安置歸僑6376人,改名為“大旺華僑農場”。
蘇春定也是當時被安置的歸僑之一。他說:“那時候全靠地裡收成過日子,太苦了,很多人嚮往城市生活。”後來,他和很多兒時的夥伴一樣,離開大旺,外出闖蕩。
2002年,肇慶高新區遷址大旺,與大旺華僑農場合署辦公,大旺自此步入工業化發展快車道。2010年,肇慶高新區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大旺的鉅變由此開始。原來的甘蔗林和魚塘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廠房、雲集的企業、四通八達的公路和美麗宜居的社群。外出打工的人回來了,就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只要勤快就有活幹,不愁賺不到錢!”
蘇春定2005年回到大旺,開始創業,如今已是4家公司的老闆。他優先安排歸僑僑眷在他的工廠就業,還為大旺中心小學校園建設捐資出力。他說:“大旺是我夢開始的地方,我也希望能帶動更多人,為大旺的建設添磚加瓦。”
產業夢落地生根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這是肇慶高新區今天的發展理念,也是大旺人正在騰飛的夢想。
大旺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80後”海歸許錦輝從中看到了機遇。他毅然辭職,從外地來到大旺,加入當地招商部門。
許錦輝是一個愛闖蕩的人。辭職前,他在國內大型企業任高管。與之前相比,到大旺後的薪水算是“九牛一毛”。有人說他“傻”,他卻不這麼想,“人不能只琢磨錢袋子,還得把眼光放遠點。大旺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更多機遇,我個人就能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幾年來,他和同事一起走南闖北,牽線搭橋,成功促成了醫藥物流產業園、保利集團、海印集團等眾多專案入駐大旺,吸引投資超百億元。
新能源汽車產業這片藍海,也是高新區招商引資關注的重點。大旺目前已成功引進小鵬、寶龍、愛龍威等整車和汽車零部件企業50多家。其中,小鵬汽車生產基地2017年落戶大旺,一、二期總投資達100億元。不久前,寧德時代“入戶”大旺,首期投資120億元。截至2020年,肇慶高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已接近189.18億元,向著形成千億級產業叢集的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如今的大旺,產業興旺,現代化經濟體系逐步形成。
截至2020年,這片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經聚集了600多家企業,除新能源外,建材家居、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產業也在大旺落地生根。2020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200.07億元,較2010年增長354.1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5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53.57億元。
伴隨產業的集聚,許錦輝這位“新人”也漸漸在大旺紮下了根。目前他在自己一手招商入園的廣東寶龍汽車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寶龍汽車是一家較大的特種專用車生產企業,2014年整體搬遷到大旺,2018年新生產基地啟用,擁有年產1萬輛高階特種汽車的生產線。
許錦輝說,“當初我用夢想擁抱大旺,如今大旺成就了我的夢想。有夢就來大旺圓,是我最深切的感受。”
創新夢開花結果
“創新決定企業的競爭力,決定企業的未來。”在瑪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李對記者說。
董李是一位知名僑商。他創立的理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目前擁有1000多項專利,主持和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準40多項。2011年,董李帶領瑪西爾公司落戶肇慶高新區,為理士電池技術打造自己的應用場景。
“球場裡跑的高爾夫球包車,大馬路上跑的清潔環衛車,小區裡的老年代步車,瑪西爾都能生產。”在公司的車間裡,工作人員驕傲地向記者介紹,“這些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
自主研發給瑪西爾帶來了國際競爭優勢。2020年,瑪西爾公司產值突破20億元,出口佔到了70%左右,在東南亞、歐洲等地區都能見到瑪西爾的產品。公司還獲得了“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中國著名品牌”等榮譽。
像瑪西爾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肇慶高新區共有163家,佔目前高新區已投產工業企業的1/3強,在高新區的地區生產總值中佔了很大比重。
在大旺,還有許多研究院和孵化器,致力於打通技術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讓技術創新更好地服務企業,讓技術成果轉化不再是件難事。
在肇慶高新區,我們參觀了華南師範大學國際光電產業研究院。產業研究院自2016年成立以來,引進和孵化企業2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家。
據介紹,產業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也卓有成效。當地的火丁智慧照明公司,透過與該研究院深度合作,在汽車照明智慧化應用和光學散熱等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產品效能明顯提升,很快就收穫了大量訂單。
目前,肇慶高新區共擁有省級以上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6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8家,新型研發機構6家;擁有國內外院士及長江學者等國家級人才超60位,人才總量超4.6萬人。
“大旺的創新環境越來越好,人才也越聚越多。”董李說,“強大的創新力量成為企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讓高新區朝氣蓬勃、日益興旺。”(記者 聶傳清 徐佩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3月31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