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陪你熬夜的“豆瓣”,正在被整改

曾經陪你熬夜的“豆瓣”,正在被整改

日前,國家網信辦通報稱:針對當前豆瓣網存在的嚴重網路亂象,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指導北京市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派出工作督導組,進駐豆瓣網督促整改。據《半月談》報道,近一年來,豆瓣頻繁因為“點名”“下架”與“被罰”等問題引發大眾關注。2021年12月1日,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指出,豆瓣網及其賬號屢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釋出或者傳輸的資訊。從2021年1月至11月,豆瓣網被實施20次處置處罰,其中多次是頂格50萬元罰款,共累計罰款900萬元。這樣嚴厲的處罰措施,也引發網友熱議:豆瓣到底怎麼了? 

豆瓣網自從2005年創立以來,一直是很多資深文青熱愛的網路社群。尤其是在“書影音分享”上,豆瓣網一直在圈子裡有較大影響力。不論是潛心學問的高校師生,還是喜歡讀書觀影的職場人,都很容易在豆瓣中查詢相關資料。即便是相對冷門的書籍、電影,在豆瓣上也有條目。 

此外,豆瓣特有的“豆列”,可以為初次踏入某學科領域的網友,提供豐富的書單,使他們能按圖索驥地找書、查資料。而且,豆瓣還形成了特有的社群文化,透過“友鄰”的狀態,可以看到志同道合者的精神世界。豆瓣小組的大量出現,也為很多小眾文化愛好者提供了精神交流的渠道。因此,很多資深的使用者將豆瓣視為“我們的精神角落”,這也成為豆瓣多年來吸引新使用者的重要特徵。 

然而近年來,在豆瓣網出現的一些良莠不齊的資訊和涉嫌違規的操作,也引起了輿論的質疑,並受到有關部門的整治。從《半月談》報道來看,豆瓣的確存在一些急需整改的問題。首先,在某網路投訴平臺上,有豆瓣使用者投訴其存在縱容網路暴力、洩露使用者個人資訊等問題。再者,豆瓣影視作品評分不客觀,出於某些商業目的,有人會在上面花錢買評分。對廣大使用者來說,“刷評分”的確是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書籍、音樂,大家都期待看到更公平和客觀的評價。雖然對文藝作品的評價存在主觀性,但經刻意刷分、引導流量後呈現的“失真”評分,實際上損害了豆瓣的公信力。

另外,豆瓣一些小組出現的極端言論、不良飯圈文化等,也降低了使用者體驗。大家期待的豆瓣社群文化,是“友鄰”之間可以和睦交流,各抒己見,而不是相互攻訐。不同粉絲群體為了各自的“愛豆”互相謾罵的行為,讓網路空間變得烏煙瘴氣。如此下去,必然會使豆瓣的口碑受損。

從這個意義上講,豆瓣此次被監管部門整改,未嘗不是“刮骨療毒”的好機會。只有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作出必要調整,豆瓣才能實現長遠發展。事實上,與其他很多爆火後又突然消失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同,豆瓣的運營似乎顯得很“佛系”,卻也能長期吸引一批資深使用者。使用者粘性較強、獨特的社群文化,是豆瓣的特殊之處。正因此,像豆瓣這樣的網路社群和平臺,更應該擁有長遠眼光,秉持“細水長流式”的路線,踏踏實實增強使用者體驗。 

好在,豆瓣也在不斷改進自身的問題。比如,加大對使用者發言的內容稽核力度。從筆者的個人體驗來看,最近釋出個人日記也會被系統稽核。這些細節上的加強與改變,也是豆瓣對內部資訊加強監管的體現。當然,要想更精準地加強稽核與整頓,還需要把握好度,在不破壞使用者體驗和傳統調性的前提下,按照相關規定,淨化平臺的風氣。 

從更大的範疇來看,對一些網際網路社群和平臺加強整頓,是監管部門長期堅持的工作。透過合理的整頓,實現網路空間的清朗有序,也符合廣大網民的期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64 字。

轉載請註明: 曾經陪你熬夜的“豆瓣”,正在被整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