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又看到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一位14歲男孩從31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寶貴又年輕的生命。
事情的起因也非常簡單,這位上初一的男孩一直在玩手機,並沒有寫作業,媽媽看到後,開始責罵孩子,孩子也隨之回懟媽媽。
倆人之間的爭吵不斷升級,媽媽一怒之下便撕毀了孩子的作業本,因為著急送大女兒上學,所以並沒好好與孩子交談便離開家門。
男孩因為作業本被毀,氣憤傷心之下便放棄了自己的生命,此時爸爸正在房間裡休息,並不知曉母子之間的爭吵,若是爸爸那時能出門安撫一下孩子,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事情發生後,無論父母怎麼後悔、如何自責都沒有挽回的餘地了,但這卻是給其他父母的一個警醒,要不斷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可是,在此件新聞留言下,卻有不少網友認為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才會遇到一點點小事就選擇放棄自己,父母們應該要給孩子們加強挫折教育,這樣孩子們才會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對抗挫折。
02
挫折教育一直是近些年來不斷被提及的話題,被提及的原因也很簡單,覺得孩子們的生活條件太幸福了,一直是順風順水的,一旦遇到點困難就是會喪失信心,從而萎靡不振。
為此就有人提出挫折教育這個概念,讓孩子們從小吃一些苦,讓父母們不要時時聽從孩子,而是要對孩子嚴厲一些,這樣孩子才會慢慢建立起強大的心臟。
網上一位網友講述自己的故事,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責罵,一點點小錯誤父母就會抓住不放,平時打碎個碗,媽媽可以喋喋不休的唸叨網友一整晚。
網友很羨慕朋友們的家庭,朋友們與父母的相處模式一直是父慈子孝,從未對孩子紅過臉。
網友們問問為什麼不能像朋友們一樣,媽媽說,若是一直對你和顏悅色的,將來你到社會上總會遇到一些不客氣的人,那時你該怎麼辦,對你嚴厲是為你好。
媽媽的說辭聽著很有道理,但是仔細深究就值得思考,好比這位網友長大後確實遇到了很多不客氣的人,可是他依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一直時懦弱的表現,躲藏在人群背後,怕自己犯錯。
結果就造成了惡性循壞,網友越多,他失去的機會就越多,內心就越不自信。
挫折教育從來不是人為地讓孩子遇到挫折,也不是讓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不管不顧,挫折教育實行的條件便是父母一直陪在孩子身邊,鼓勵孩子去面對困難。
03
電視劇《小歡喜》中的方一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渣,考試經常不及格,常常被叫家長。
方一凡的媽媽很看重兒子的學習成績,為此想了很多辦法,打也打過了,罵也罵過了,但就是沒有用。
若是換做一般孩子,面對媽媽的責罵與不及格的成績,都是一種沉默自卑的性格,但是方一凡不一樣,他很活潑,有自己的好朋友,很願意去嘗試新事物。
即使是面對困難首先想的也不是放棄,而是去挑戰,不管是高考還是藝考,他都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
這正是源於父母精神層面富養,讓他有了更大的格局。在劇裡可以看到方一凡與父母的相處方式可以說是沒大沒小,尤其是跟爸爸就像是一對朋友一般。
方一凡從未覺得因為自己成績不好父母就不會愛自己了,反而他有一種強大的自信,無論自己怎麼做,父母都會愛自己。
最後也正是因為父母的支援,方一凡成功考上了藝校,完成了當初與父母的目標。
04
很多父母會有一個誤區,覺得孩子在遇到難事時,父母不能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這樣孩子們才會形成自己解決事情的能力。
可對於孩子而言,遇到難事本來就已經很難過了,若此時父母再不給予幫助,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
挫折教育也是如此,它不是父母人為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陪伴他們一起解決事情。
兒童教育學家尹建莉曾講過一個故事,一位小女孩在獨自在拼樂高,但是嘗試了好幾次也沒有將樂高拼出理想中的圖案,女孩一氣之下便將樂高推翻了,並且對媽媽說,以後再也不拼樂高了。
媽媽聽到後並沒有責怪女兒這麼容易放棄,而是心平氣和地和她講"那媽媽在一邊幫助你,和你一起拼好嗎?有了媽媽的鼓勵後,女孩再一次開始嘗試,中間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每次想放棄時,媽媽的聲音總會出現在耳邊,鼓勵她再試一次。
最後女孩終於將樂高拼成了理想中的圖案。
這給女孩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在她之後的人生中,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時,首先做的不是放棄和埋怨,而是去嘗試,結果收穫了美好的人生。
其實做孩子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的挫折,父母要做的是儘量去鼓勵、陪伴孩子度過難關,而不是雪上加霜。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逐漸在挫折中成長,這種成長不是基於害怕和畏懼,而是源於信心和溫暖,因為有了父母的支援,孩子們會意識到即使自己失敗了,父母也不會不愛自己。
父母的支援和鼓勵,永遠是孩子向前進步的動力源泉。
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能一生順遂,但這僅僅是希望,孩子們依舊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難關,所以如何教育孩子面對這些時父母們必須要學的課程。
最近類似挫折教育的方法很火,父母在運用時一定要提前去理解它其中的原理,千萬不要盲目跟風使用。無數的研究證明,用恐懼去控制孩子的教育一定會失敗,只有用愛、用溫暖去理解孩子,他們才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