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第一灣。如放置全球,大灣區處在什麼位置?有何優勢和潛力?隨著“七普”結束,如何看待大灣區的“人口優勢”?暢想未來,大灣區又會是一幅怎樣的發展圖景?
近日,現代快報專訪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他從專業視角,深度剖析大灣區的方方面面。
林江長期致力於粵港澳三地經濟問題研究,曾任中山大學港澳研究所所長。他還被借調至香港招商局集團工作,對灣區發展有著真知灼見。
談大灣區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很有潛力的一個工程
現代快報:如果放到全球灣區來進行比較,您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林江:全球有四大灣區,分別是東京灣區,擁有著先進的製造業;紐約灣區,是國際金融中心,以及舊金山灣區,有矽谷,是全球創新中心。而粵港澳大灣區,它相當於是把剛才所提到的三個世界級的灣區最優秀的那一部分融合到了一起。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一條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如果科技走廊能夠成型的話,那就是中國版的“矽谷”。同時這條走廊上既有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又有東莞、佛山這樣的先進製造業中心。所以把世界三大灣區最精華的部分濃縮到我們一條走廊上面,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現代快報:您覺得大灣區有哪些優勢和潛力?
林江:一個是地理上的優勢。相比美國,矽谷在舊金山,它離金融中心的紐約灣區其實有好幾千公里,飛機需要好幾個小時,但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到深圳也就是一河之隔,坐高鐵就20分鐘。
從人口來看,粵港澳大灣區7000萬人口,最重要是什麼?就是我們灣區人口非常集中,消費能力較強,對於新產品、新服務有需求,因為有如此眾多願意去嘗試新產品、新服務的消費人群,所以大灣區的民營企業比較發達,同時民營企業的創新意願也更加強烈。
還有就是制度優勢,我們既可以把香港與國際接軌的優勢發揮出來,同時又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勢,這兩種優勢結合,在大灣區“一國兩制”框架下可以實現制度創新。
這就證明,我們粵港澳大灣區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很有潛力的一個工程。
現代快報: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您覺得內地9座城市將如何與港澳兩地進行分工與合作?
林江:粵港澳大灣區一定是要融合發展。融合發展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第一是港澳的融合,其次是珠三角9個城市的融合,第三是港澳和珠三角9個城市融合對接。這三個層面它是層層遞進的,如果前面兩個沒有做好,第三個會有困難。你看哪些地方合作得比較好?深港合作、穗港合作、珠澳合作,為什麼?因為不同制度之下大家是有差異的,存在差異化發展,這樣合作是很有意義的。通常我們講區域經濟就是差異化發展,互補比較強一點。香港有金融優勢,深圳是創新優勢,那麼金融和創新對接就比較好。再比如莞港合作,香港現代服務業發達,東莞是製造業發達,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合作就比較容易。融合前提是合作,是讓9+2城市發揮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形成差異化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強化分工協作。
談年輕人聚集大灣區
不只內地年輕人聚集珠三角,港澳青年來粵發展也是必然趨勢
現代快報:現在很多港澳年輕人來內地創業,並得到了政策支援,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林江: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因為香港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比較窄。而這幾年,香港各行各業受到的衝擊比較大,所以,香港年輕人需要去尋求事業發展的空間、機會,內地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往大灣區裡面去尋找機會。但現在也有幾個因素制約了兩地的創業者,特別是年輕人的創業程序,第一是兩地機制體制不一樣,營商環境不同。第二個是兩地法律不同。但我覺得總體上還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近年內地和香港簽署了一份關於婚姻方面的協議,很好解決了婚姻制度互認問題。
現代快報:近日公佈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廣東是全國兩個人口超1億人的省份之一。您覺得大灣區該如何運用人口優勢,進一步擴大自身優勢?
林江:我看了一下資料,65歲或以上人口在廣東是最低的,佔廣東省總人口數的8.8%,全國平均水平是13.5%,從這個數字上來講,兩者之間有好幾個百分點的差距,確實證明廣東還是有一定人口優勢的。
現代快報:為什麼廣東會有人口上的優勢?
林江:其實是因為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來自廣東以外的一些省區,大量的年輕人群不斷來到廣東、珠三角地區,他們就成了廣東的常住人口。
所以大灣區人口多,並不是因為這裡的人特別能生孩子、出生率特別高,而是得益於外省轉移進來的勞動力。因為現在全國其他區域發展的也很快,比如長三角,京津冀,還有成渝雙城雙驅動都在發展,這種區域競爭、區域發展形勢在“十四五”期間還會不斷強化。所以大灣區一定要善用自己的灣區優勢、政策優勢保持人口優勢。
現代快報:大灣區也是人才匯聚,那在您看來,大灣區該如何繼續保持人才紅利?林江:現在廣東各地戶籍制度正在逐步開放,會讓外來的優秀人才,特別是年輕人口能夠成為常住人口,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在大灣區發展戰略機遇下,廣東迎來了全面發展,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更能留住他們。比如最近廣東就提出來,在深圳之後,把珠海作為重點拓展的一個城市,為了確保珠海的發展,廣東還公佈了兩個副中心城市,一個是湛江,一個是汕頭。
湛江在粵西,汕頭在粵東,他們跟珠海一樣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海洋城市。這樣一來,這三座城市三點一線,把粵西粵東透過珠海聯絡在一起,連成一線,就確保大灣區擁有了廣闊腹地,能夠靈活運用人才紅利。
談大灣區未來
地理、人口和制度優勢,會讓粵港澳大灣區引領未來
現代快報:能否請您做一個預測,未來5-10年,您覺得粵港澳大灣區會是一幅怎樣的發展圖景,哪些大的方面值得我們期待?
林江:第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這個陣地還將透過灣區得到強化。中國的大門一旦開啟,不會再關上,對外開放其實就是走國際化的道路,如果不走國際化、不走對外開放的道路,我們的產業很難實現世界一流,無論是先進製造還是現代服務業,都是如此。
現代快報:為什麼大灣區在國際化方面有優勢?
林江:因為港澳是國際城市,有國際城市作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是未來引領中國開放的一個重要的前沿陣地,這個前沿陣地不會因為內地其他城市也在開放而弱化,甚至還有可能會強化。第二點,我認為未來大灣區它可以變成內外雙迴圈對接的一個橋頭堡,雙迴圈能夠相互促進。我預期就是未來的三至五年,粵港澳大灣區會成為中國版的“矽谷”。
現代快報:為什麼會有這樣判斷?
林江:矽谷是什麼樣的?矽谷能夠很快找到需求,如果我有技術,也有需求,紐約的基金經理就會來投資,但他從紐約到矽谷投資,要專門坐飛機從紐約飛過來。而在我們粵港澳大灣區的話,深圳有技術,也找到了需求,那可能香港的基金經理就會趕來投資,他過來很方便,過了深圳河就到了,不需要坐幾個小時的飛機,所以效率很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就像我之前說的,大灣區擁有地理、人口和制度優勢,這些優勢讓我覺得,粵港澳大灣區有機會引領全國,在國際國內雙迴圈相互促進這個問題上走出去,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現代快報+/ZAKER南京 記者 邱驊悅/文 趙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