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應付式落實“三件套”

“我們中是不是有人把說了當成做了,把做了當成做成了,把做完了當成做好了?”在遼寧省瀋陽市近期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一位負責人向在場的數百名幹部發出“靈魂考問”。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這一發問是對部分基層幹部狀態的“精準畫像”。“說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已經成為部分幹部應付式落實的“三件套”。

把“說了”當“做了”

把“說了”當“做了”的幹部,習慣於搞忽悠,熱衷於喊口號,實際上腳下一動不動。

——遇到問題繞著走,光說不練假把式。東北地區某縣委書記以清理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和處理爛尾建築為例說,這些都是老問題,但至今沒有徹底解決。清理“吃空餉”問題上,一些幹部經常“嘴上高高舉起,行動輕輕放下”。處理爛尾建築問題,需要幹部向負有相關責任的開發商施加壓力,但這些幹部往往是“聊聊天”就算工作完成了,回來彙報說“嘴皮子都磨破了,但工作沒做通”。

——只說不做,貪虛功務虛名。一位曾在東北工作過的幹部說,有一些人幹工作“動嘴不動手”,張嘴閉嘴就是“某某領導說過”。上級部署“五項任務”,馬上就能弄出“六大舉措”“十項具體安排”,但實際上是以檔案落實檔案,以空對實,自然沒有什麼效果。

——被事情推著走。從去年底到今年初,我國多地疫情散發。一位基層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說,藥房需要對購藥人員進行登記掃碼測溫。各級監管部門均對監管工作作過部署,監管人員日常購藥也能發現部分藥房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上級部門督查時也發現過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但一些幹部對此始終沒有重視。“督導檢查一說了之,整改材料一編了之。直至疫情發生後,各級人員才緊張起來。”

把“做了”當“做成了”

把“做了”當“做成了”也是部分幹部應付工作的套路之一,實際工作中有3種表現。

——把“任務分解了”當成“工作完成了”。工作中,一些幹部把“任務分解”當成了稀釋責任的手段。只想當工作的“二傳手”,不想當“主攻手”,只想傳導壓力分享成績,不想承擔責任。用於分解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也成了形式主義的外衣。

東北地區某機關一位工作人員說,上級通知要求在“本週本部門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落實推進計劃”上填入“召開本部門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並儘快上報。看似主管部門將任務分解了,基層落實了,實際卻是搞形式。“我們部門既不接觸企業,也不面對群眾,不知道為什麼領到這樣的任務單。”

——把“開會研究了”當成“問題解決了”。東部沿海某市一位基層幹部說,一些地方在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時,制定了農民工工資聯席會議制度,並開會進行分工部署,但在實際處理時,往往把和農民工見面、溝通當成把問題處理到位,把兌付了一部分拖欠工資當成了妥善處理,把簽訂兌付協議當成了最終結果,至於最終農民工是否足額領取了工資,不再是根本的工作導向。工作人員“會開了、話說了、事幹了”,可群眾認可度、滿意度卻並不高。

——把“發文了”當成“落實了”。“看見政策彙編有一大厚本,但哪條能用上自己並不清楚。”東北一位民營企業家以“惠企政策”為例說,近年來,東北各地圍繞最佳化營商環境,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出臺了大量“惠企政策”。但是企業家明顯感受到,許多政策“對上不對下”“好看不好用”。例如,成立了不少“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但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企業獲得感不高。

把“做完了”當“做好了”

把“做完了”當“做好了”,看似可以達到工作的及格線,但實際上一些“做歪了”“做空了”的工作浪費了社會資源,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為了應付上級檢查,事情表面看做完了,實際上做歪了。東部沿海某縣城區外來務工人員增多,孩子上學成了大難題,該縣決定擴建第一實驗小學。原本是件好事,但選址卻讓人大跌眼鏡。新校區建在了一處幾公里內沒有村莊和小區的地方,並且學校不遠處還有大型鑄造企業。學生上學普遍需要“長途”接送。一些基層幹部坦言,選這個地方是因為地價較低,好地段要賣給開發商搞房地產開發。

——缺乏精益求精、較真碰硬態度,工作表面看做完了,實際上做空了。東北某省一位幹部在一次會議上說,都說要重視人才工作,每年與人才工作相關的部門花費了不少資金,也報送了引入大量人才的資料。看似工作做得不錯,但實際上效果有沒有評估?這些人才是否發揮了作用?引入的人才又走了多少?“這些問題不解決,我認為人才工作就是沒幹好。”

——一刀切式“做完了”,實際上可能做錯了、做壞了。年初,有的地方為防控疫情違規封路堵路、強行截車勸返、責令停產停業等一封了之、一關了之。有的地方擅自加碼防疫政策,對國內返回當地人員採取“21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費用自理”的管控措施。這些行為看似做得“堅決有力”,實際卻是違背政策、變相推卸責任,效果南轅北轍。(記者 徐揚 汪偉 邵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15 字。

轉載請註明: 說了=做了?做了=做成了?做完了=做好了?應付式落實“三件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