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子承父業,再到保定創業開了自己的燒烤店。每天工作到凌晨3時才回家,靠著11年誠信經營,不僅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老主顧,還在這裡娶妻生子、買房安家,成為融入這座城市並共同成長的“新保定人”。他叫張先朋,在兩年多的疫情重創下,他的燒烤店盈利少了一半,之前最多時僱的15個夥計,也只剩下了6人。
即便小本生意只能勉強維持,38歲的張先朋也從未想過退出。他的心中仍充滿希望:“保定這些年變化特別大,這座城市的未來差不了!所以眼前再難,為了明天,我也會撐下去!”
11年沒吃過早飯,靠誠信經營撐到現在
張先朋的燒烤店經營了11年。當初從山東德州來到保定時,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能夠堅持這麼多年。
這些年用心經營的他,已經在保定娶妻生子,成了一名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起來的“新保定人”。用張先朋的話說,“把根紮在了這片土地上”。
來保定之前,張先朋跟著父親在老家打理一家飯店。父親總是叮囑他,做生意要貨真價實,咱不幹那坑蒙拐騙的買賣。為了尋求更大發展,他走出家鄉,憑著家鄉“山東特色全羊”的招牌,在保定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我剛到這裡開店的時候,這周圍都沒建好呢,路也沒完全修通。但我的直覺告訴我,這裡有潛力,踏實創業肯定能成功。”事實證明了張先朋的判斷——現在他的小店周圍,已經變成了一片繁華鬧市。
11年來,他每天從下午3點開始準備,5點正式營業,常常到第二天凌晨3點左右才能下班。如果當天需要進貨,他還要忙到清晨四五點鐘才能回家……
“很少見到太陽昇起,也沒吃過早飯。”張先朋的默默耕耘,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燒烤店員工最多的時候,有15個夥計跟著他忙乎。
事業的成長,給了他在這座城市立足的充分底氣。每天,總有絡繹不絕的老客戶找過來,他一看見對方以及對方的客人,就對怎麼安排菜品大致心中有了數。而客人們揚頭一句“老樣子”,更是把店主和客人之間的那份熟稔,融化在了彼此的笑容裡。
為了給客人提供品質最好的食材,每次進貨,張先朋都會盯著查驗,一旦發現問題立馬退回去。店裡的原料供應商也都是老熟人,合作多年,專業和挑剔的程度,甚至比他還高。“可不敢用假肉矇混過關,大家都是衝著咱的‘實在’來的,萬一有食品安全問題,在這行就別想幹下去了。”張先朋一直不敢忘記父親的經營之道。
為了讓烤肉的口味更好,張先朋和員工每天都要一一品嚐試吃品,有時還要及時調整一下配方,“打小我爸就教給我,自己看不過眼的飯菜肯定不能上桌。”張先朋說,自己的燒烤店之所以在疫情影響下還能撐到現在,靠得就是這份誠信經營。
封控停業也不停發工資,努力撐到疫情過去
隨著城市發展,張先朋的燒烤店所在位置,已經由當年偏僻的小街道,變成了住宅密集的新城區,雖然房租跟著水漲船高,但憑著口碑和信譽,店裡生意越來越紅火。
這種熱鬧和成功,一直持續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餐飲行業受到重創——張先朋的小店,曾經食客需要排隊等位的火爆場面一去不復返,店裡的盈收銳減至過去的一半!
“咱也理解,疫情都不好過,就算有固定工作、上班的人也很艱難,很多大公司都裁員了。”現在,跟著張先朋的店員還有6個小夥子,疫情期間,他沒有給這些員工降薪,即便封控期間燒烤店歇業了,他也依然照常發工資。
“老闆有良心,我們也願意跟著他。”靦腆的小亮(化名)是張先朋的老鄉,跟著他快5年了。但小亮仍算是員工裡工作時間比較短的,在職最長的員工,在張先朋手下已經幹了11年。
原材料漲價,經營壓力增加,張先朋也有感覺“快承受不住”的時刻:他一直堅持選用的山羊肉,從每公斤46元漲到了每斤100元;肉串的價格卻只能微漲,否則擔心影響客流,生意更不好做。
但無論多艱難,他也不願用便宜的原料以次充好。
“我不想砸了自己的牌子,也擔心漲得太多沒人來。疫情之下都不容易,咱也得考慮大家的接受度。”面對每天至少七八千元的成本支出,張先朋和許多餐飲店老闆一樣,是抱著一線希望在繼續經營。相比于堅持,盈利對他們而言恐怕已經“不太敢想”,他每天奔波忙碌的動力其實很簡單——只是一個“能維持就好”的信念。
疫情對各行各業的打擊都不小,很多人選擇了退出。但張先朋從沒這樣想過,他堅信疫情早晚會過去,而自己,必須撐到那一天。
“熬過去之後,前途肯定是光明的!”艱難的時刻,張先朋心裡仍然充滿希望。每天,當他接到熟悉的客人打來電話定位,他從來不會拒絕,即使當天客人少,他也一定照常開門,熱情待客。
張先朋深知,這些小店多年攢下的客源,既是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的力量,又是鼓舞自己幹勁的的精神之源。在他陷於困頓時,這座城市和這裡的人們,依然讓他感受到暖暖的人間真情:“以前客人經常會要求抹零,但現在疫情艱難,理解我們的人特別多,很少有人買單時講價了。”
帶著夥計們一直堅持到幹不動為止
11年來,張先朋和夥計們一起並肩作戰,不論多難都共同維持著小店的經營。這家店不僅是他一個人的生活支柱,更是這群兄弟們立足安家的底氣來源。
“我肯定會跟著老闆一直幹下去,因為他待我們真的不錯。”小亮跟記者聊天的時候,沒有放下手裡的活兒,他碼好了炭,又把燒烤架擦亮,看著火色的火焰把黑色的木炭一點點地燒成灰白色。
“餐飲是最難做的買賣,接觸的人很複雜,天天遇到的各式各樣委屈太多了。但我覺得,總體還是好人多。現在人們素質提高了,國家又給我們這些個體戶提供了很多疫情期間的優惠政策,這買賣就算再難,也還是比以前要容易得多。”張先朋說,自己很知足,願望也不大,就是希望能在這座城市靠著勤勞和本分,獲得一個安身立命的機會。
作為外來定居的新保定人,張先朋對這座城市的印象特別好,對她未來的發展,也相當有信心。採訪之中,他張口就說出了保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口號——“打造城市新顏值、建設品質生活之城”,顯然對這“第二故鄉”一般的城市,頗有感情。
雖然面對複雜的疫情,一些熟悉的生活場景和節奏有所變化,但是,在張先朋眼裡,困難並不意味著未來全無希望。
在他看來,就像這座城市中不斷髮生著拆除、改造、建設,舊貌換新顏一樣,保定的明天也一定會日新月異越來越好,這是張先朋心裡的堅定信念。為此信念,他願意帶著夥計們一直堅持,堅持到幹不動為止……
(燕都融媒體記者田媛媛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