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5月11日電2022年5月9日暮色中,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北部的國家大教堂鳴鐘千響,持續超過90分鐘,以悼念美國百萬新冠逝者。組織者說“消逝的生命無可替代”。教堂外草坪上,有人久久駐足,面色凝重;社交媒體上,數千人觀看直播,不少人留言思念已故親友。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超過99.8萬。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臺上週公佈的統計資料已超過100萬。無論如何,作為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國卻註定成為全球首個新冠死亡病例達百萬例的國家。
哀悼場景一次次在美國重演:
2020年5月,美國《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一千名新冠逝者資訊,以悼念美國十萬新冠逝者。文章標題稱之為“無法計算的損失”。密密麻麻的排版,令人觸目驚心。
2020年10月,兩萬把空椅子、兩萬面小型美國國旗先後放置在華盛頓紀念碑附近;
2021年9月,66萬面白色旗幟插放在華盛頓國家廣場大草坪上……
數字越來越驚人,反思越來越沉重。
第一,疫情如“掃描器”,凸顯美國政府抗疫不力嚴重損害美國民眾的生命權和健康權。
舉個最近的例子,拜登政府今年3月要求國會撥款225億美元防疫專款,兩黨陣營博弈了快一個月,總算達成一致,但將金額降至100億美元。結果,雙方又因為非法移民政策再生分歧,撥款法案至今卡在參議院停滯不前。疫情發生兩年多來,華盛頓如此不科學、不擔當,已令人見怪不怪。
《華盛頓郵報》日前刊發評論文章說,新冠疫情撕開了美國社會肌理,全面衝擊經濟,廣泛擾亂社會不同層面,代價沉重,創傷深遠。美國應對新冠疫情為何如此糟糕?問題出在領導力和公眾信心。
政府應對魯莽且急躁,早早鼓勵民眾放棄防疫,將責任推卸給各州,關於戴口罩、打疫苗等防疫措施的辯論被徹底政治化,官員、政客乃至衛生機構混亂資訊侵蝕公眾信任……文章中剖析並羅列的美國抗疫教訓,幾乎條條款款都與美國製度失靈和治理無能相關。
“令人震驚的是,疫情中喚起的團結和犧牲精神如此之少。”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撰文總結道,當前美國政治極化、治理無能、社會矛盾嚴重,新冠疫情可謂在一個“錯誤的時刻”到來。
第二,疫情也如“放大鏡”,凸顯美國種族主義等重重積弊。
今年1月,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曾公開反思說,美國本應是應對新冠大流行準備最充分的國家,卻成為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美國公共衛生領域的不平等是重要原因。“美國有大量無法獲得治療的個體,少數族裔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高於普通人群。”他舉例說。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新冠疫情使美國人平均預期壽命減少了1.13歲,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降幅。其中,非洲裔和拉美裔的平均預期壽命下降了2.1歲和3.05歲,白人平均預期壽命下降了0.68歲。
美國傳染病學者丹尼爾·德西蒙說,與白人相比,美國少數族裔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更高。
美國紐約大學學者蒂姆·雷誇思認為,少數族裔受疫情衝擊更大的原因包括收入和機會的不平等,他們失業率更高,與就業相關的醫保覆蓋率更低,對美國醫療系統更缺乏信任。
再以美國“新冠孤兒潮”為例。研究顯示,美國迄今已有約20萬未成年人因新冠疫情失去了父母或主要看護者,成為“新冠孤兒”。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刊文分析,一方面,美國政府應對這一問題缺乏強有力的國家戰略,恐導致數以萬計的美國兒童被遺忘;另一方面,孤兒潮中少數族裔等弱勢群體明顯“更受傷”,美國拉丁裔、非洲裔和原住民兒童因為新冠疫情成為孤兒的可能性分別是美國白人兒童的1.8倍、2.4倍和4.5倍。
策劃:袁炳忠
監製:薛穎 顏亮
統籌:閆珺巖
記者:孫丁 劉傑 胡友松
編輯:孫浩 魯豫 王申
剪輯:淡然
製圖:魯豫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