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禧年問世的七代思域可以說是思域車型裡面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從本代開始,思域的家用“Feel”更加濃烈,當然這並非只是停留在表面,就連思域一直以來標榜著運動元素的前雙叉臂懸掛,都改為了更簡單的麥弗遜懸掛(更省空間)。
圖:而“運動效能”的大旗,則交給同期的歐版兩廂思域(EP),本代Type R也只出現了在歐版車型上(EP3)。
當年國內也曾進口過一批土耳其版本七代思域,主要集中在華南一代,時至今日仍有不少的七代思域奔走在路面上,車況都相當不錯。但多數都是以日常買菜為主,會用這車來改改的,實屬小數。
圖:而如此戰鬥風格的改造,更是稀有,平日在國內的賽道日裡面,也未曾見過有ES的身影。
圖:車頭蓋,尾箱蓋更換成為碳纖維材質。
圖:而後包圍也“慘遭”切割,露出了“錚錚鐵骨”。
圖:要只是切掉後槓不弄點啥,總感覺不妥,那就來個碳纖維後擾流。
圖:後獨立懸掛的兩條擺臂更換成輕量化的鋁合金製品。
圖:輪胎方面,
圖:兩張RECARO桶椅,搭配著TAKATA四點式安全帶。
圖:話說,原廠儀表挺好看的呀,就這麼被兩個DEFI取代了,有錢還真是任性。
圖:車主大概也是不太接受滿桌儀表,所以機智地選擇了Defi一體式的三聯表,簡單直接地顯示水溫油溫油壓資料。
圖:加高排擋杆的意義在於更靠近方向盤,讓駕駛員更迅速地完成換擋動作,但這得配合快撥機構才穩妥,不然那個換擋行程得參考公交車。
圖:車門重量,主要集中在玻璃升降的機構和玻璃,門板的重量其實沒多少。但不少賽車都會拆得一乾二淨,再用亞克力板來代替玻璃。
圖:車內天花板算不上沉重,但也有個十來二十斤的重量,所以為了極致的輕量化,拆!
圖:後備箱自然難逃一劫,就連薄薄的內襯也消失了。
圖:為了配重,電池進行了後移。悄悄的告訴各位一些秘密。電池後移除了可使車頭重量降低之外,由於電池遠離了引擎的高溫,壽命也會隨之增長。
圖:這臺ES,原配1.7L的單頂置凸輪軸的D17 VTEC機器,最大馬力126匹。
圖:機器部分並未有什麼大改動,僅僅是改用了一個冬菇頭,但講道理啊,這冬菇頭就這麼放著,真的沒問題?幹嘛不用那個常見而有效的本田大肥腸呢?
EG、EK那些老思域因為有著信仰的加持,目前的二手價格還是相當可觀的,還相當受歡迎,但這ES卻無人問津。不知道開著思域ES的大哥,看完此文有啥想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