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在世界上唯一跨北極圈的城市,市民如何生活?

由 慕容亦凝 釋出於 綜合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地人說,薩列哈爾德最寶貴的是人和自然。這座位於無邊無際凍土帶中的城市是北極氣候惡劣地區為數不多的人口仍逐年增長的城市之一。請看薩列哈爾德居民介紹為什麼他們如此喜歡自己的城市。

安德烈·瑟羅瓦茨基(Andrey Syrovatskiy)在當地一家為市民供電的企業從事公共關係工作。他2016年從俄羅斯最暖和的地區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遷居到薩列哈爾德。“我有親戚住在這裡,我來過很多次亞馬爾,所以我很清楚我要去的是什麼地方”,安德烈說。

薩列哈爾德是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的行政中心,也是該地區第三大城市。最大的兩座城市是新烏連戈伊和諾亞布林斯克,人口都超過10萬,其中大部分居民在石油天然氣行業工作(亞馬爾天然氣產量約佔全俄的80%)。人口5萬的薩列哈爾德居民則主要從事養鹿業(市內約10%的居民為涅涅茨人、科米人等原著居民)、捕魚業和服務業。亞馬爾地區居民說,這裡的鹿比人還多,這一點不假。這裡總人口55萬,鹿則有70多萬頭。同時,由於氣候補貼和偏遠地區補貼,薩列哈爾德一直是俄羅斯收入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2020年10月僅次於莫斯科和南薩哈林斯克,居第三位)。此外,還有一些優惠條件,比如這裡的年假為55天(普通標準為28天),可以提前退休等。

為了保護永久凍土,薩列哈爾德的建築都建在樁子上,幾乎看不到灰色牆面,全部塗成鮮豔的顏色。建築師們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彌補陽光和植被的不足。近年來開始有些年輕畫家來到薩列哈爾德,在建築牆面上塗鴉,畫一些破冰船、狐狸和鹿等圖案。當地居民最喜歡的設施之一是2004年建在鄂畢河畔的10米高的猛獁象米佳雕塑。很少能看見米佳“赤身裸體”,因為每逢節日慶典,人們都會給它穿上有趣的服裝。世界盃足球賽期間,人們給它圍上了球迷圍巾,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人們給它戴上了口罩。

“事實上對於人們來說,這裡唯一的缺點是溫度計上顯示的零下氣溫,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這樣的溫度下生活,但我卻特別喜歡這種氣候”,安德烈說,“南方的潮溼讓我感覺更難受,現在這裡已經整整一個月在零下40度了,所以零下25度就會讓人覺得不冷了”。

這裡冬季氣候的確特別惡劣,氣溫經常在零下30度到零下50度,經常起濃霧,而且嚴寒天氣可能會從秋季一直持續到春季,直到5月底才開始變暖。甚至6月份道路上仍可能會有積雪,不過有些居民認為以前比現在還冷。

薩列哈爾德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地處北極圈的城市,處於北緯66度33分39秒,市內的66度碑柱提醒著人們這一地理位置。這就意味著市內有太陽一直不落山的極晝(持續整個6月份),也有不完全的極夜(太陽會露出地平線,但仍然漆黑一片)。

“在遷居這裡之前,我看了很多這方面的資訊”,瑪利亞·費德欽科娃(Maria Fedchenkova)說,“前兩個月總是很困”。瑪利亞是新生兒復甦專家。她是2019年底第一次來到極北地區的。在卡盧加(俄羅斯中部地區)的醫院繁重地工作一段時間後,她想找個平靜些的地方。薩列哈爾德就是這樣的地方。這裡的嚴寒並沒嚇到她:保暖內衣以及氈靴可以幫她抗寒。瑪利亞介紹說,最難的是要適應北極地區的白天和黑夜。工作時間表幫她適應了這裡的生活,有時候要在醫院工作一天半。“所以窗外什麼樣已經不重要了,”瑪利亞說。

另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食品價格高。這裡的物價是俄羅斯中部地區的3倍,原因在於這座城市距離其他居民點和聯邦公路都很遠。市內只有一座機場,去最近的拉貝特南吉市的火車站要到鄂畢河對岸。夏季可以坐輪渡,冬季則沿冰面過河。由於河床情況複雜,河上至今沒能建橋。2020年底,薩列哈爾德開通了可全年通行、全長344公里的通往納德姆市的公路,並首次出現了連鎖食品店。

瑪利亞的工作需要乘救護飛機去為該地區的患者診治,包括居住在凍土帶的遊牧民族。“這裡在有人類居住之前很久就一直很冷”,瑪利亞說:“所以我想學會在惡劣條件下生活,發揮聰明才智,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