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財經 AWM
4月26日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明日音樂娛樂集團創始人王毅向媒體反映稱,喜馬拉雅內部編輯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旗下音樂人的作品名字和作曲者資訊更改盜播。
事發后王毅與平臺喜馬拉雅溝通,喜馬拉雅卻回覆稱:“這樣是為了多一個途徑來推咱們的內容。“
過去幾年,音訊平臺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變現手段,為了做內容持續燒錢,知識付費熱潮爆發後,音訊平臺開始慢慢崛起,也吸引了不少資本進入,盈利情況沒有改善,運營卻變得更加燒錢了。
在此期間喜馬拉雅靠燒錢,成長為行業老大。企查查顯示,喜馬拉雅的最新的融資歷程只在2018年。2019年被傳上市失敗後,至今未有明確資訊顯示資本進入,且喜馬拉雅涉嫌侵權的案件一直不斷。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行業樣本喜馬拉雅或已不堪成本高企之憂,音訊這個行業還有多少發展潛力?
喜馬拉雅改頭換面的侵權不斷喜馬拉雅的”內容創作“很簡單,直接把音樂作品的名字和作曲人改掉,按照原創上傳。
此次被侵權的音樂人森水垚共有兩部作品被喜馬拉雅侵權,其中,音樂作品《古老秘境》被改名為《神秘國度》並編輯在相關歌單中進行傳播,另一部作品《夏天藏著的秘密》則被改為《夏天不遠了吧》,且作曲人署名均不是森水垚本人。
透過作品音源比對,被改名的音樂與正版作品一模一樣。
不僅如此,喜馬拉雅的侵權已經到了”理所當然“的地步。還有使用者反映,有原創音樂作品上了榜單後,被官方改頭換面後再次登上榜單,且被”換皮“的音樂竟然還排在原創音樂的前面。
今年,喜馬拉雅被指侵權的內容,除了音樂外還有有聲書。
2018年,作家曾鵬宇在微博發文稱喜馬拉雅上有其撰寫的《世上有顆後悔藥》的全本有聲書,但是該有聲書的上架並未經得本人和出版社的授權。被投訴後,喜馬拉雅便下架了該書的有聲書,但曾鵬宇的另一部作品《遠離迷茫,從學會賺錢開始》的有聲書,於2019年未經作者和出版社授權再次上架。之後遭到投訴後,繼續僅作下架處理。
除此之外,作家蔡春豬、唐小飯、慢三,編劇張瑤,以及博聯社創始人馬曉霖等都曾表示過自己的作品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在喜馬拉雅上架。
公開資料顯示,喜馬拉雅相關法律訴訟高達1497條,其中侵權糾紛就高達1129條。
有律師表示,若是使用者自己上傳的作品侵權,喜馬拉雅透過“通知+刪除”的“避風港”規則規避法律風險,“避風港”規則即平臺方接收到權利人證明侵權的通知後,積極刪除相關作品後,平臺方無需再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平臺不刪除,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可見,喜馬拉雅就是靠“避風港”規則,為自己的侵權行為開脫。
遲遲未上市,高成本之憂何解?喜馬拉雅的不斷侵權,背後是其運營成本高企。
喜馬拉雅從開始的UGC(使用者原創內容)慢慢孵化而成PGC(專業生產內容),離不開的就是“燒錢”,從“燒錢”請人做內容,慢慢過渡到如今的“燒錢”自己做內容,可以說,喜馬拉雅如今的行業老大的位置是資本給的。
成立8年,喜馬拉雅收穫了6輪融資,估值一度高達約200億元,背後的投資人大都是明星企業或機構,比如,2015年獲得閱文集團和華山資本的A輪融資以及小米科技的戰略投資,2016年獲得好未來、歌斐資本的加碼。
喜馬拉雅一直有上市的訊息,但官方一直予以否認。今年4月12日,又有訊息稱,喜馬拉雅最早可能在今年二季度赴美上市,籌資5億至10億美元,喜馬拉雅估值可能超過50億美元。不過,毫無例外,喜馬拉雅對此回應稱,不予置評。
喜馬拉雅創始人餘建軍在採訪時稱,喜馬拉雅沒有任何面向資本的壓力,基本沒有投資人逼著上市。做好內容,盈利不忙。這話聽起來,喜馬拉雅和其投資人都很佛系。
事實真的如此嗎?近年來,事實證明喜馬拉雅並非真的佛系。
2018年8月,喜馬拉雅完成了E輪4.6億美元融資後,被傳上市的聲音越來愈大,有訊息稱其有望於2019年在A股上市。
2019年,喜馬拉雅內部框架還出現了較大的變動,包括小米副總裁洪峰在內的12名董事退出,僅剩餘建軍一人。當時,喜馬拉雅只是回應稱,股權變動是因為公司要搭建VIE結構。
幾個月後,財新曝出喜馬拉雅已啟動pre-IPO的融資,融資規模約為3.5億美元,2020年準備赴美上市。
現在看來,兩次傳言上市並沒有達成。反而,2020年荔枝捷足先登搶先在納斯達克完成上市,但上市後,荔枝的股價走勢並不盡人意。可見,音訊行業目前尚不受資本青睞,喜馬拉雅或在等待時機。
餘建軍稱,現在喜馬拉雅站內95%的內容是免費的,70%-80%的使用者是免費的,這將是常態。
資料顯示,喜馬拉雅2019年其付費會員數也不過400萬,整體業務的“造血”能力著實有限,遲遲未上市,沒有資金來源,或意味著侵權的態勢不會扭轉。
歡迎關注【BT財經】,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