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怕。
我學習汽車駕駛是1991年上半年,我們的培訓和普通的汽車駕駛員培訓有所不同。我們的要求是自己能單獨完成運輸任務,還要會完成車輛小修,我們當時叫執行性修理。
我的教練駕駛技術好,維修技術也相當出色。記得有一次瓦響,他叫我們幾個人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後把機油放出來,裝在備用桶中。我們按照他的要求利用挖好的坑在車下面把油底殼螺絲拆下來,他下去用手去檢查小瓦。這時候有的活塞在上止點,他就叫我們用搖把搖車,把上止點的活塞轉到下止點,這樣就能檢查了。然後告訴我們拆哪個,然後他自己利用舊的活塞環(修理間很多)刮瓦,感覺合適了讓我們裝回去,還對連桿軸承的墊片進行了調整。油底殼的墊片是一次性的,他就用開口扳手在專門做墊片的紙板上敲出一個墊片,裝好後再放出的機油加回去,異響排除。整個過程只用了半天時間。
我們學開車的時候,理論足足學習了一個月,這個理論是汽車知識的基礎理論。
汽車構造、汽車的故障與判斷、汽車維修等,當時教訓的要求就是上車實際操作之前要熟悉掌握汽車的每一個部件和工作原理,比如汽車是如何做功的,分電器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相鄰兩缸不能連續做功等。學習結束還要進行閉卷考試。
這個對於現在的司機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所謂理論駕駛練習,是每人坐在方凳上,左手端著臉盆,右手拿個六七公分的木棍,手腳並用模仿駕駛動作,練習一週左右,開始上車練習。
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每天都會擦車,認識車上的部件,對車並不陌生,只是沒有親自去操作過。場地練習開始就是起步停車,基本完成後就是蝶形倒車、橋形倒車、公路掉頭等,那時的解放車是沒有轉向助力的,打方向可是個力氣活,連續練幾把,雙手都發抖。
基本場地訓練完成,開始練習百米加減檔。這是最難的,也是最怕的。很多人也許聽過,老解放變速箱沒有同步器,加檔要兩腳離合器,就是踩離合,將檔撥到空檔,抬離合器後接著再踩下去,再掛高一級檔位,目的就是讓變速箱內的齒輪同步。減檔就更復雜了,不但要兩腳離合器,中間還要有一腳空油門,目的也是起到同步的作用,但油門大小是檔能否減進去的關鍵,決定油門大小又是由車速決定的,如果減檔不成功,變速箱會產生打齒輪的異響。
就是從這個科目開始,教練的手上多了一個螺絲刀,他左手拿著螺絲刀鐵的那一頭,我們在加減檔上的操作上稍有不對,他就會用木頭那一端狠狠地打我們的手,我們都不敢去碰變速桿,因為不知道該加檔還是減檔。
上路駕駛時間持續很長,大概兩三個月時間,開始每五公里左右換一個人,其他人都在車廂上坐著,後來每10公里換一個人。教練車雖然有啟動機,但我們是沒有機會用的,也不敢去踩,那個地方似乎是個禁區,以至於以後自己開車了,踩著啟動汽車都有種榮譽感。每次在路上熄火,都要拿著搖把下車去搖車。這時點火早晚對搖車來說影響很大,因為點火過早發動機會反轉,帶動搖把反轉會打斷手臂。我的上一批一個師兄很瘦,根本搖不動車,在訓練過程中就把手臂打斷了,然後就停止學開車了。但也一直在我們車隊工作,到我的下一批他又參加了學習開車,也順利拿到了駕駛證,拿到駕照後也沒怎麼見他開過車。
我們的學習過程比較複雜,我們單位是在浙江省金華市,為了訓練山路駕駛,我們教練把們帶到福建省建甌縣專門練習山路駕駛。每天有5個人去訓練,兩個人留守買菜做飯。練習山路駕駛一個月左右,回到金華的路上開車感覺太好開了,山路駕駛對技術提升幫助很大,但加減檔還是要靠悟性。
從那段時間開始,教練打得就少了,偶爾會讓你停車,開啟車門,在你不明所以的時候,他一腳把你踹下去。時間久了,他踹的時候我們藉機跳下車。
我畢業自己開車很長時間了,教練坐我的車我還是緊張,我都已經增駕開大巴了,他有時還會批評我開得不好。以前遇到情況踩剎車是本能反應,現在的新司機遇到情況本能的反應是腳用力,踩的是油門還是剎車,不知道。
結束語:現在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的人多了,但會開車的不多。出車前不檢查車輛的不算會開車;出車前不檢查隨車工具的不算會開車;行車途中不檢查車輛的不算會開車。以前開車要的是專業技術,現在開車要的是駕駛證。